字號「八大山人」的朱耷是明朝皇族的後裔,一個明朝皇室的後人,到了清朝懷有一份國破家亡的哀傷。除此以外,他的老師、妻子、兒子也比他早逝,可以想像他承受了很大的打擊。他削髮為僧,一生坎坷。為何他自稱「八大山人」?看這個簽名,就像寫成了兩個字:「哭之、「笑之」,表達對國破家亡的無奈。
他的作品很破格,談起我們畫寫意畫時都必定會聽過或臨摹過他的作品。譬如《菊石圖》,畫一塊石頭便表達了他的悲憤情懷。這幅畫一看便覺得那塊石很不合理,不可能如此上重下輕,底部如此細小,石頭應該會倒下,沒可能直立。畫家正想表達他在清朝時,那種不安的心態,那種搖搖欲墜的感覺,於是畫了這塊石頭,加上他的筆法、用墨的表達手法完全不拘一格。
他的畫很奇特,作品呈現純粹的筆墨精神。你可以從他的作品可看到董其昌的影子,尤以《山水冊》更明顯。雖然如此,但他的個人風格更強烈。到了清朝,他那種面對國破家亡的精神狀態,可從畫作中明顯的表現出來。
《山水冊》、《秋林獨釣圖》、《柱石圖》、《魚樂圖》、《菊石圖》
《山水冊》頁五 - 1697年
朱耷所畫的《山水冊》,明顯地看到董其昌的影子,但其個人風格更強烈。從頁五,我們可以看到所用的筆墨較多,他的風格比較雅淡。他純粹用灰色調做了很多皴和擦,隱約看到石坡或山石的造型都是扁平,這更加強調了純粹的筆墨表現。譬如山石用較淡的灰調墨塊,或皴法去繪畫,隱隱營造了一個佈景。前方有幾棵枯樹,少許葉子,呈現出較活潑生動的姿態。
- 筆墨
- 灰色調
- 石坡
- 山石
- 皴法
- 枯樹
- 呈現活潑生動感覺
皴法:用比較細碎、短促的線條和點去堆砌或堆疊出山石的紋理和肌理。
《山水冊》 (頁八)
這幅畫使用了倪瓚的基本構圖方法,但他同時也加入了一些黃公望的風格。整幅畫的中心有一個錐體山形佔了很大部分,手法上頗強調筆墨。他也強調平面化,所以繪畫的山川景貌強調二維空間的特色。他希望將畫盡量表現得簡單,盡量表現筆墨的趣味。所以他不追求物象是否相似或複雜,亦不會刻畫得很工整。
畫的右下方有幾塊石頭,以一條橫線便帶出。水面上方的一條弧線,亦代表一塊石頭。如此簡單地帶出大自然的物象,抽象到近乎離開了現實。另外,這幅畫的右上方,他也用同樣的手法:一條線加上突出的物體(但不是弧線),而是帶方形的線條,以這樣的方式畫一艘帆船。用這麼簡單的方法表現兩艘帆船,若不了解便不知道他想畫甚麼。以少許筆觸告訴你:那裏有帆船、這裏有石頭、水邊有石頭,關鍵的,是他不想你只看到石頭和帆船,而是欣賞這些充滿趣味性的拙樸表現手法。
- 錐體山形
- 筆墨
- 平面化
- 幾塊石頭
- 抽象
- 一艘帆船
- 拙樸
拙撲手法:以極少的筆觸,而不追求物象是否相似或複雜。希望觀者欣賞這些充滿趣味性的拙樸表現手法,而不是實物的形似。如朱耷在《山水冊》中用一條線去交代帆船、石頭等。
《柱石圖》- 1694年
《柱石圖》非常抽象,石頭形象在這幅畫已經不重要。我們看到他勾畫的線條很流暢,基本上是一氣呵成。雖然曾有斷續,但沿着那條線條連綿勾勒的輪廓線,便能欣賞到這些線條的韻律、力量和動感。
最精彩的是石頭用一些墨或水分互相混雜,互相融渾在一起時,那種深淡輕淺,一塊一塊染出來或化出來的效果是十分微妙的。如果我們嘗試將這幅畫倒轉來看、橫着看、斜着看也沒問題。因為它是否石頭並不重要,純粹看它的筆墨線條時,可以用不同角度來欣賞。
他畫的石頭是不穩定的,上重下輕,你會覺得這塊石頭像要倒塌。他想表達不安、搖搖欲墜的感覺。這反影出到了清朝,他面對國破家亡那種精神狀態,可從畫的造型表現出來。
- 石形象不重要
- 線條
- 動感
- 墨、水分混雜
- 不同角度來看
- 表達不安情感
不安情感:畫家以不合乎物理現象的手法去繪畫石頭。上重下輕,你會覺得這塊石頭像要倒塌。用這來表達不安、搖搖欲墜的感覺。
朱耷(八大山人)畫了一條魚,很卡通化。這條魚畫得很有情感,像人一樣,眼睛盯着你,很憤怒似的。他所畫的鳥、禽、魚,牠們的眼睛全是怒目而瞪的,彷彿盯着你,這亦反映了畫家的心境和悲憤。面對清朝,哭之笑之。
- 卡通化
- 眼睛
- 怒目而瞪
- 悲憤
- 哭之、笑之
哭之、笑之: 出自朱耷的字號「八大山人」,形容對國破家亡的無奈。作為明皇族的後人,到了清朝懷有一份國破家亡的哀傷,加上他的老師、妻子、兒子比他早逝,承受了很大的打擊。他取名為「八大山人」,如看看其簽名就像「哭之」和「笑之」組成,這表達他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