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青、石綠  | 
平遠透視法  | 
隱喻  | 
詩意  | 
披麻皴  | 
米家點  | 
汁綠、朱標色  | 
淡墨  | 
山景、步道引領  | 
龍脈  | 
借聲  | 
立軸  | 
小中現大  | 
誇張手法  | 
師古人  | 
題字  | 
岵屺之思  | 
深山藏古寺  | 
筆不到,意到  | 
孤寂  | 
留白  | 
代入感  | 
墨點  | 
破邊樹  | 
黑白龔  | 
抽象手法  | 
枯筆淡墨  | 
乾筆  | 
殘山剩水  | 
皴法  | 
拙撲手法  | 
不安情感  | 
哭之、笑之  | 
潑  | 
大渾點  | 
羽化登仙  | 
白粉  | 
赭石  | 
青綠山水  | 
仰視俯瞰手法  | 
曾有一典故,宋徽宗時為考核一些畫家,出了一道題目:「深山藏古寺」。很多畫家都按這題目作畫,但全都不及格,只有一個沒有畫寺院的畫家合格。即是指畫家不用真的畫出來,而是靠想像思考空間。把視覺上有限制的空間,轉化為無限制的思想空間。
使用由礦物提練出來的藍色和綠色,多用於山、草。
如遊山時,從較高位置於水平線遠望,會看見較遼闊的景象。
畫家用畫中不同的內容,襯托出一個他想表達的內心境界,以隱喻的手法營造整幅畫的氣氛。
畫家為了不破壞觀者的想象空間,往往只會在畫中帶出他想表達的信息,讓觀者自行了解畫中的意思。
披麻皴用作塑造立體感,如波岸畫家運用長披麻皴,以皴法和線條營造遠山、石或近岸的景象。
並非死板地像蓋印般逐一蓋上,而是以不同大小、輕 重、濃淡的橢圓形的點,使畫作充滿生命力。
運用植物所提煉的藤黃、偏藍的花青,藍加黃變綠。
中國畫不太追求鮮艷顏色,即使很鮮艷,也會用墨把它調淡。
以山景及步道引領的方法,就像牽着觀者的手走進畫中遊山玩水。
以連綿不絕的山,特別是山嶺及山脊,一峰連一峰的效果,隱然可見一條虛線把它們連接起來。
下雨時,雨點打在芭蕉葉上,發出清脆聲音。對中國文人來說,也是值得欣賞的天籟之音。
畫家用這方法來衝破時空限制,把景物全部呈現出來。
在細小的畫布上,繪畫出宏大的景象。
畫家繪畫時用誇張的手法營造氣氛。
山水畫畫家很喜歡師古人,通常都會回顧古人有那些風格,如果喜歡便向他們學習。
畫家喜歡在作品上題字,不但點題亦補充了作品的內容。
是形容遊子離家在高山眺望家鄉,想念家裏的親人。
把視覺上有限制的空間,轉化為無限制的思想空間。
意思是不必用畫筆畫出來,意念已經表達出來。
畫家以寧靜的風景,營造出荒寂、空寂、冷寂的意象。
畫家常以留白或以白粉的技巧來表現冬季。
畫家為了增加代入感,會加一些內容引導觀者跟隨畫家的遊歷。
以不同濃淡的墨點,一點一點地堆疊,營造出山的層次感。
樹幹畫得很突出,他把樹幹兩側的樹葉畫得很濃密。
運用黑白對比製造山水畫效果,只用墨色製造濃淡表現出來。
畫家沒有詳細繪畫事物,只用簡單的繪畫手法去表現。
畫家沒有詳細繪畫事物,只用簡單的繪畫手法去表現。
枯筆(乾筆)是用很薄、很淡、很素的墨色表現在紙張上。
看見江山已跟前朝的不同,他們稱之為「殘山剩水」。
用比較細碎、短促的線條和點去堆砌或堆疊出山石的紋理和肌理。
以極少的筆觸,而不追求物象是否相似或複雜。
用不同角度來看筆墨線條,會覺得一塊石頭在畫面裏並不穩固像要倒塌。
出自朱耷的字號「八大山人」,形容對國破家亡的無奈。
用墨或加上一些顏色,只是潑上去讓它在畫面上自然流動而成。
用很濕潤的筆畫出很大的渾點 ,讓我們感覺到這作品的水分很強,這樣使雨後雲山的感覺很突出。
道家思想中的終極境界,是指當人修道成仙後,便有很輕盈的感覺,人的肉身沒有了,變得輕飄飄。
用白色顏料,中國畫所謂的「白粉」,畫在畫作上來表現雪。
中國畫常用啡褐色的赭石來描繪秋天山水的景象。
畫家多以石青、石綠較鮮艷的顏色來繪畫作品。
仰視的手法是讓觀者代入主角的角度。
「寫意」的意思是用大筆,快而俐落。
受著道家思想的影響,中國山水畫很多時都會繪畫仙境文化。
陶潛的《桃花源記》,講述一個避秦隱世的故事。
中國文人或收藏家命名其實背後有一個很深層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