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主頁

都市隱型殺手:慢性腎病

精靈一點:都市隱型殺手:慢性腎病

很多都市人患上慢性腎病而不自知,這疾病更有「隱形都市殺手」的稱號,原因何在?如何得知自己有否患上慢性腎病?患上腎病會出現哪些徵狀?如果病情嚴重,有可能要進行洗血、洗肚或換腎這三種治療方法,三者有甚麼分別?腎病科專科醫生何繼良醫生將為你一一解答。


  • 為何慢性腎病被稱為「隱形都市殺手」?
  • 糖尿病和慢性腎病有甚麼關係?
  • 慢性腎病有哪些徵狀?
  • 慢性和急性腎病的分別在哪裏?
  • 有甚麼方法檢查有否患上腎病?
  • 有說腎病治療是醫學上最昂貴的治療,為甚麼?
  • 洗腎有哪幾種方法?
  • 甚麼情況需要換腎?
  • 日常生活中如何好好保護腎臟?

  • 為何慢性腎病被稱為「隱形都市殺手」?

    首先,因為腎病個案在現代化都市裏非常多,過去十多年裏,不但個案倍增,甚至嚴重到洗腎的情況也非常多。其次,腎臟疾病在初期或初中期是沒有徵狀的,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患病,當因為出現了一些症狀,例如排出大量血尿而去檢查時,可能腎臟功能已失去大半,差不多要接受洗腎了。


    糖尿病和慢性腎病有甚麼關係?

    糖尿病引致腎病最常見的原因,每十名糖尿病人中,便有兩人患上長期腎衰竭,甚至要洗腎。如果糖尿病控制得不好,只需要數年已能嚴重破壞腎功能。香港的糖尿病人數一直上升,今天約有10%至12%的人患糖尿病,雖然大部分糖尿病因為遺傳引致,但是後天的食物習慣,例如吃過多太高澱粉質的食物、太多甜食、缺乏運動引致肥胖等,都會加深或加速出現糖尿問題。


    慢性腎病有哪些徵狀?

    慢性腎病患者最初期會排出微蛋白尿,因為腎小球受破壞,令血液裏的蛋白質流失在尿液裏,病人對此不會有感覺,只能通過試紙測試才知道,若出現微蛋白尿,已顯示將來患腎衰竭的機會率很高。發展下去會變成大型蛋白尿,當蛋白尿越來越嚴重,小便中會出現泡泡,血壓也會升高些,這時已到了中期腎衰竭的時候。更嚴重時會出現血尿,這時會發現肌酸酐上升,但腎功能已經喪失一半或以上了。再發展下去,有些人開始出現腳腫,小部分人可能貧血,這時腎功能可能已經喪失七成了。


    慢性和急性腎病的分別在哪裏?

    慢性腎病指病人經過檢查後,發現已經出現腎病的病徵,而且持續三、四個月沒有改善,這情況可以視作慢性腎病。急性腎病指病發得很急、很突然,通常急性腎病的病徵會明顯些,例如突然小便量大幅減少、開始出現腳腫、血壓突然大幅飆升,或年輕人無故血壓很高等,若突然出現這些徵狀便要注意了。雖說是急性發病,但其實患者的腎臟已經很長時間出現毛病了。


    有甚麼方法檢查有否患上腎病?

    最簡單就是進行尿液常規檢查,檢查小便裏有否蛋白、血尿或過量糖分。如果有蛋白,差不多可以斷定腎臟一定出了問題。若需要更詳細的檢查,可以檢驗血液中的肌酸酐、尿素、電解質和酸鹼度是否正常,以及檢查糖分含量和血壓等。另外,也可以進行超聲波造影去查看腎臟的情況。建議30至40歲人士開始每隔一年或一年半驗尿、驗血一次,可以預防患上腎病。


    有說腎病治療是醫學上最昂貴的治療,為甚麼?

    因為腎臟有很多功能,當它失去功能時,必須用藥物去為身體維持這些功能,因此很可能要服食十多種藥。如果同時還有糖尿病、高血壓或心臟問題,還要服食這些相關藥物,很多病人要同時服食20、30種藥物。


    洗腎有哪幾種方法?

    洗腎有兩種方法,其一是「血液透析」,俗稱「洗血」,另一種是「腹膜透析」,俗稱洗肚,都是用來代替失去的腎功能。洗血需要在醫院或洗腎中心進行,過程中使用藥水、藥物和儀器,由專業護理人員輔助整個過程。洗肚則可以在家中自己做,但需要每天進行,每天做三至四次,或晚上睡覺時洗肚至翌晨,白天再洗一次。由於每天都要做,腎臟因而沒有休息時間。


    甚麼情況需要換腎?

    並非一定要先洗血或洗肚、後換腎,這三種方法是可以互換的。因為洗腎只能代替部分腎功能,但是無法取代腎臟的造血能力、血壓控制和酸鹼度調節等,也無法改善患者的精神和健康狀況。而腎臟移植則可以回復正常腎臟的功能,讓患者重拾健康生活,恢復工作能力。因此它在三個治療方案中是最好的一個。


    日常生活中如何好好保護腎臟?

    從西醫角度,主要是避免吃一些會損害腎臟的東西,例如很多止痛藥,尤其是非類固醇類關節炎止痛藥,長期大量服食會直接破壞腎臟。另外一些化療藥物、抗生素和中藥等,如果腎臟有問題,服食這些藥物要特別小心。若有糖尿、高血壓、高膽固醇或高尿酸問題,必須好好控制。並且要戒煙,因為吸煙會加速損害腎功能。最重要是肥胖,單單肥胖一項已經足以影響腎功能,建議過胖人士進行適量運動去減重,才能好好保護腎臟。


    更多更多相關的醫學資訊,盡在影片中!

護腎與腎衰竭

醫生與你:護腎與腎衰竭

香港平均每十個成年人中,便有一個患上不同程度的慢性腎病,可以說是非常普遍。如果患者沒有及時察覺和接受治療。慢性腎病有機會演變成嚴重的腎衰竭,對身體的影響更大。家庭觀眾真的要多點關注腎臟健康。本集請來香港腎臟基金會主席雷兆輝醫生跟大家分享一些護腎的貼士,以及講解腎衰竭這疾病。



怎樣才算慢性腎病?

慢性腎病就是在不同的情況下,腎功能慢慢地喪失。腎臟為體排泄廢物、水分、鹽分等。當腎功能健康的情況下為100分,若只剩15分便是末期腎衰竭。


急性腎損傷和慢性腎病有何分別?

一個是急性,一個是慢性。急性就是腎本身沒問題,但有些情況令血輸送不到腎臟,例如血壓突然降低或者大量失血。或者有些情況下出現腎小球發炎,但這情況很罕見。另外一個急性的情況就是關於排泄,患者無法小便。急性腎功能衰竭是過渡性的,如果能處理原發的問題,腎功能是可以復原的。但如果不能處理,可能會變成慢性腎病。


有甚麼原因會造成慢性腎病?

最常見有五個原因。第一,糖尿病;第二,血壓高或者血管病;第三,腎小球發炎或者腎本身有問題;第四,就是遺傳;最後,就是尿道有阻塞,如腎石等問題。


甚麼人容易患上慢性腎病?

高血糖、高血壓、高膽固醇,身體肥胖的都是高危人士。


慢性腎病有分為不同的階段嗎?

在醫學上會用稱為腎小球過濾率的程式將慢性腎病分為不同的階段。腎小球過濾率是指測定單位時間內從腎小球過濾某物質的血漿容量(毫升/分鐘)。如果正常是100分,即每分鐘過濾100毫升,90以上是正常的。60至90是輕微的,屬初期。30至60開始有問題;15以下是嚴重。


究竟尿頻、腰痛和口渴是否腎衰竭的先兆?

這些徵狀很普遍,未必一定是腎衰竭。口渴或尿頻可以是糖尿病、睡眠窒息或者其他內分泌的問題。腰痛很多時候是一些泌尿問題,例如腎石。慢性腎病的初期病徵不多,很多病徵會誤以為是泌尿科問題。腎病最大問題是沒有很明顯的象徵,但有三方面可以留意:

第一,有否夜尿的問題,夜上經常要去小便。

第二,小便是否順暢,如果不順暢就要求醫。

第三,小便時會否有痛楚。


另外要留意小便,有四方面可以留意:

第一,小便有沒有血?

第二,小便有沒有泡沫?

第三,小便有沒有沙石?

第四,小便是否混濁?


如果去驗尿,可以驗出是否患有慢性腎病?

這是其中一個方法,最重要是適當時候去看醫生,必須留意有沒有血壓高。其次,做簡單的血液檢查可知道腎功能有沒有問題。如果有需要,可以做超聲波掃描檢查腎臟的形狀有否不同或有否遺傳性問題。最後,做電腦斷層掃描亦可檢查出腎臟有沒有問題。如果醫生懷疑你患有腎小球發炎或者腎臟本身有問題,便會抽取腎臟組織檢查。


究竟吃鹹的還是甜的,會較為傷腎呢?

多吃鹹的食物容易導致血壓高,而血壓高會導致腎功下降。多吃甜的食物會令身體肥胖,產生代謝問題,甚至引起糖尿。而糖尿是引起慢性腎病一個很重要的元兇。


究竟肥胖和腎病有甚麼關係?

肥胖對腎不好。肥胖可以直接和間接影響身體。肥胖的人患上腎功能衰弱的問題的機會比一般人高兩至七倍。


經常吃藥中西成藥會對腎臟會造成甚麼影響?

普通的傷風感冒藥大家都會吃,不必太擔心。但要留意一種叫非類固醇消炎藥。如已患有腎病,服食非類固醇消炎藥可能會損害腎臟,所以要留意。


治療腎衰竭除了換腎,還有其他方法嗎?

除了換腎之外,也有洗腎的治療(或稱透析)。在香港,大多數病人會選用腹膜透析,俗稱洗肚。洗肚有兩種辦法,一種是手動洗肚,另一種是用機器。但有病人不適宜洗肚,那便要洗血(血液透式)。


甚麼情況醫生會建議病人開始洗腎?

剛才提及腎病分為不同的階段,若到15分就一定需要替代治療。最好不要到15分才開始,到30分便一定要做準備工夫,醫生會與你傾談你適宜做甚麼透析治療。其實腎功能只有 50到60分,都應該早點計劃。


認識腎病,更要認識腎小球炎

醫生與你:腎病及腎小球炎

腎臟疾病於2022年成為香港第七大常見死因。腎臟是沈默的器官,早期腎病多沒有病徵,所以容易被患者忽略。一般說的腎臟病,大多是指慢性腎臟病,主因為腎臟組織長期受損,導致結構或功能下降,無法正常運作。急性腎損傷則是在短時間內腎功能急速惡化。其中腎小球炎是因腎臟的細小過濾器(俗稱腎小球)發炎所引致。患者因腎小球突然發炎(急性)或逐漸發炎(慢性)而無法將血液中的廢物和多餘水份排到尿液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都會造成極大衝擊。 本集請來腎病科專科葉逸軒醫生,詳細講解腎病的種類,腎小球炎的成因、症狀、治療及預防方法,希望讓大家更好好護腎。

腎虧

醫家搞邊科:「好腰好腎」好男人?女人呢?

"「腎虧」是男人之苦﹐但其實什麼是腎虧?腎虧是否代表腎功能出問題?男人需要好「腎」,難道女士們又不需要? 腎臟的主要功能,是透過過濾血液並製造尿液來排除體內代謝廢物,若果腎功能出事,對身體會造成什麼影響?每天究竟飲用多少水才算足夠?口渴才飲水已經太遲?今集請來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講座教授鄧智偉醫生,跟大家拆解何謂「好腰好腎」。"

腎石

醫生與你:腎石

如果突然覺得腰痛,小便又不順暢,甚至有血尿出現的話,就有可能腎石作怪。「腎石」很常見,據統計,全球每10個人就有1人患腎石,甚至有人形容痛起上來「痛到似生仔」。本集會介紹腎石的種類、成因、病徵、風險因素以及治療方法等,同時亦會拆解各種有關腎石的迷思。

腎的重要性

精靈一點:精靈醫學Takeaway - 腎的重要性

腎的重要性。 嘉賓:腎病科專科醫生何繼良

好腰好腎好男人

精靈一點:精靈醫學Takeaway - 好腰好腎好男人

好腰好腎好男人。 嘉賓:腎病科專科醫生何繼良

腎石出沒注意

精靈一點:精靈醫學Takeaway - 小心腎石

小心腎石。 嘉賓:腎病科專科醫生何繼良

腎癌

精靈一點:腎癌

腎癌 。 嘉賓:敖章鐘醫生(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慢性腎病

精靈一點:慢性腎病

慢性腎病 。 嘉賓:何繼良醫生(腎病科專科醫生)慢性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