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
肘
手與手腕的運動創傷
手腕是平日做家務、運動都容易受傷的身體部位,因為手腕不像髖關節、膝關節等其他關節,有强壯的筋腱保護,所以手腕的結構性會比較脆弱。手腕的運動創傷是一個常見的病症,今集請來骨科專科醫生古兆昌醫生和譚家祺醫生為我們解構這個病症。
- 常見損傷
- 橈骨遠端骨折
- 橈骨遠端骨折的確診及治療方式
- 舟狀骨骨折
- 舟狀骨骨折的確診方式
-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TFCC損傷)
-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的確診及治療方式
- 手腕運動創傷的治療方法
- 手腕運動創傷的預防措施、及時治療
常見損傷
運動時手腕受傷是很常見的,這往往發生在容易衝撞性運動上如籃球、足球上。做運動時發生意外跌倒,人會反射性以手撐着地面,從而令手腕受傷(手腕部損傷比例在所有運動傷害中佔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五)。最為常見的手指創傷為槌狀指,俗稱「篤魚蛋」。而在衆多手腕骨折、關節軟組織受傷中,又以橈骨遠端骨折、舟骨骨折及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最為常見。
橈骨遠端骨折
這是手腕骨折中最常見的一種,佔人體所有骨折百分之十五。發生頻率呈現雙峰分佈,年輕的成年人因交通意外或高處墮下等高創傷能量意外受傷引致;中老年骨質疏鬆症患者則可於平地上跌倒受傷引致。通常為跌倒時手掌或手背着地,應力向上傳遞,集中橈骨遠端引起骨折。手腕部位會出現紅、腫、痛,甚至呈餐叉狀畸形。也會伴隨其他軟組織受傷,包括:正中神經損傷症狀、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破損、胸骨間韌帶受損等。
橈骨遠端骨折的確診及治療方式
骨折主要依靠受傷手腕的 X 光片確診,輔以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來查看骨折型態或診斷相關的軟組織損傷。
橈骨遠端骨折通常會以骨折型態和年紀決定,約八成患者不需手術治療,採用徒手復位,再搭配石膏固定四至六週,再開始復健治療。
舟狀骨骨折
舟狀骨是手腕中的一塊小骨頭,位於手腕的拇指側。因位處手腕的軟組織内,骨折時較少呈現大範圍瘀腫。由於其血液供應較差,舟狀骨骨折的癒合較慢,甚至可能導致缺血性壞死。
舟狀骨骨折的確診方式
舟狀骨骨折的診斷需要仔細的臨床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照 X 光片時需要透過特殊的舟狀骨角度,或是透過磁力共振、MRI 等才能準確判斷。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TFCC損傷)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是手腕部尾指側疼痛的常見原因,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位於手腕關節尾指側及腕骨之間,是由一群韌帶及纖維軟骨所組成。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有兩個關鍵作用,第一,當前臂和手腕在旋轉動作時,負責維持遠端橈尺關節的穩定;第二,緩衝及傳導手腕部的壓力(約承受百分之二十的負荷),讓我們的手腕關節能靈活的轉動與執行工具操作。反覆使用手腕抓握與提拉重物、手腕尺側動作(例如手持羽毛球握球拍)、手腕過度伸直且手掌向下壓都會造成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
患者會承受手腕部尺側的痠痛,尤其是當前臂轉動或手腕往尺側側曲時,會引發疼痛。除疼痛外,通常會伴隨「喀」一聲的聲響,而且會有手腕不穩定或鬆脫的感覺。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的確診及治療方式
需要透過臨床檢測疼痛位置及病患原因,再利用磁力共振確定病因。
急性期治療時每天需冰敷兩至三次,並用前臂護托讓手腕減少工作負荷,能適當休息。假如前述非手術治療方式,經治療三個月以上仍無法改善,則需使用腕關節鏡來修補破損的三角纖維軟骨。
手腕運動創傷的治療方法
治療方面,主要可以分為保守性治療及手術治療。對於輕微的損傷,通常可以採用保守治療。保守治療的方法包括用手托幫助病人把受傷部位托直,讓斷裂的肌腱慢慢復原。治療時間約六至八星期。在大部分情況下,軟組織受傷都可以靠這個方法復原。
當遇到以下情形,就需要手術治療:粉碎性骨折、關節面骨折不平整、復位後骨折不穩定、開放性骨折等。目前手術主要使用鋼板和螺釘來固定骨折。手術後,患者需要進行物理治療,以恢復手腕的功能。
手腕運動創傷的預防措施、及時治療
在進行任何運動之前,都應先進行充分的熱身,以降低受傷風險。在運動過程中,應保持正確的姿勢和動作技巧,避免伸手搶球等動作,以免受傷。也應用護腕保護手腕,降低受傷機率。
有部份患者患病後輕看病情,沒有即時求醫,或只自行敷藥,到受傷兩至三個月後仍未見改善,錯過了黃金治療時間。又或者在未知病因的情況下去做推拿矯正治療,藥石亂投,容易加深病情。
最好的處理方法是及早到骨科專科醫生檢查及治療,以免影響病情。
如想知道更多資訊,馬上收看影片,解開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