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
皮膚
一到晚上就痕癢無比?風癩成因、症狀、止癢方法及風癩藥膏類型
![](upload/img/20250108122836_416766808.png)
晚上皮膚奇癢無比,讓人輾轉難眠?這可能是風癩的困擾。風癩常因過敏、壓力或環境因素引起,症狀多表現為皮膚紅腫、瘙癢甚至刺痛感。本文將全面解析風癩的成因及症狀,提供實用的止癢方法,同時介紹常見的風癩藥膏類型,幫助大家舒緩不適,遠離困擾。快來了解更多,讓肌膚重新回到舒適狀態!
甚麼是風癩?
風癩(Hives/Urticaria)又稱蕁麻疹,屬一種常見皮膚過敏問題。當疾病發作時,患者身上會出現痕癢凸起的腫塊。它不限於性別與年齡,任何人都有機會會發生風癩。一般來説,風癩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但多數都以急性居多。急性症狀通常不會持續超過6周,但若超過6周,則被歸為慢性。其發生原因多種多樣,通常是因身體對某些外界特定物質產生過敏反應所致。
7大常見風癩成因
風癩原因居多,但通常是以下7個常見的因素所致:
● 對藥物出現不良反應
● 吃了太多含大量組織胺的海鮮
● 對環境過敏,如接觸有毒性昆蟲、微生物、寵物毛髮與皮屑、黴菌、花粉、植物
● 物理暴露,如天氣太熱或太冷
● 壓力大
● 對士多啤梨、花生、黃豆、牛奶、堅果或雞蛋產生過敏反應
● 某些血液疾病、癌症或個人免疫系統/過敏
常見風癩症狀
一般急性風癩會在短時間內自行消退,且不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所以無需治療。但由於風癩的症狀多樣,故不能掉以輕心,如出現症狀應時刻關注症狀的發展,一旦發現無消退現象便要注意。常見的表現通常如下:
● 全身或某部分出現痕癢、灼熱的疹塊
● 眼、唇、臉、舌腫
● 噁心、嘔吐、腹瀉
● 發燒、頭暈、無意識,甚至休克
● 上呼吸道腫脹,從而導致呼吸困難、喘息
如患者出現上述情況,甚至持續性不消退,便要馬上尋求醫療協助。
為甚麼有些人在夜晚更易出風癩?
不少人在夜晚更易風癩發作,導致一到晚上就全身痕癢,這可能與多種原因有關。
● 床套久不更換,可能會積滿塵蟎或黴菌,在接觸後就有機會出風癩。
● 當體內組織胺超標,便會誘發風癩或其他皮膚過敏問題,在夜晚組織胺的釋放量會增加。
● 夜晚氣溫驟降,濕度較高,人體體溫會下降,而體溫變化是誘發風癩的常見因素之一。
● 捱夜會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從而導致風癩更容易出現。
如何預防風癩?從居家護理開始做起
風癩的成因大多與生活環境有關,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盡量避免那些事情來防範未然,可以參考以下的方法:
● 避免與致敏原再次接觸
● 在溫度較高的環境穿寬鬆衣物
● 保持身體舒爽涼快,避免曬太陽或進行劇烈活動
● 改變生活節奏、避免捱夜、壓力過大
● 適當運動能提升免疫力
風癩急救治療方法
舒緩風癩引起的瘙癢需要採取綜合性的護理措施,以減少不適並促進皮膚恢復。如病情輕微,可居家護理,或可有助自行消退。方法如下:
● 禁止抓癢、戴首飾、激烈運動、穿緊身衣物
● 可用水溫較低的水沖涼,或用冷袋、濕毛巾或冰塊敷在患處,以減輕紅腫情況
● 抗組織胺等藥物有助止癢與消腫,但必須按照醫生給出的指示服用
● 盡量留在室內維持涼快溫度,避免曬太陽以致出汗而刺激皮膚
5種常見的風癩止痕藥膏類型
市面上舒緩風癩的藥膏種類繁多,其功效、成分,甚至適用人士均不相同,了解不同藥膏類型有助患者選擇。
● 爐甘石洗劑(Calamine Lotion):具舒緩瘙癢、消炎功效,適合輕微風癩症狀,較溫和,小朋友、孕婦、嬰兒均安全可用。
● 氫化可的松乳膏(Hydrocortisone Cream):具止癢、減輕紅腫、消炎、抗過敏之功效,但此藥膏屬類固醇藥物,不宜長期使用,最好在使用前先諮詢醫生其使用量。
● 克羅米通乳膏(Crotamiton Cream):具持久的止癢、抗炎效果,適用於各種皮膚痕癢問題。但有部分患者在使用後出現皮膚刺激反應,故建議在使用前先在小範圍試用。
● 吡美莫司(Pimecrolimus Cream):一種免疫抑製劑,可抑制皮膚免疫反應,減少炎症和痕癢症狀。屬醫生處方藥物,需醫生診斷後方可購買,較適合中度與重度患者。使用初期可能會出現皮膚刺痛灼熱的反應,但無需擔心,這屬正常反應,會在幾日後自行消退。
● 他克莫司(Tacrolimus Ointment):與吡美莫司效果相同,但這款較適用於嚴重風癩患者,且效果顯著。
風癩藥膏的使用注意事項
當患者使用風癩藥膏來止痕時,應該特別留意一些事項以確保藥物的效果與其安全性。如以下:
● 使用藥膏前請遵循與諮詢專業建議,如藥物的功效、副作用、使用方法等。
● 切勿使用過量,需特別留意藥物上的指示。
● 選擇寬鬆衣物,以免摩擦患處。
● 上藥前要保持患處清潔。
● 為減少刺激,藥膏應避免接觸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
● 觀察皮膚反應,如患處持續惡化或有任何不適馬上諮詢醫生。
水泡成因有哪些?手指、腳、嘴唇水泡的種類、症狀及處理方式
![](upload/img/20241227171423_277481847.jpg)
水泡是一種常見的皮膚反應,通常由摩擦、燙傷、免疫力問題及過敏等因素引起。無論是手、腳還是嘴部,水泡的出現都會帶來不適,甚至影響日常生活。了解水泡的成因、症狀及正確的處理方法對於加速癒合並減少併發症至關重要。本篇將解析不同部位水泡的原因、表現及處理方式,有助大家更好的應對水泡問題,促進康復。
手指水泡 - 汗皰疹
汗皰疹是甚麼?成因為何?
手指生水泡通常都是汗皰疹(Dyshidrotic Eczema)所致,是濕疹的一種但不會傳染,急性期的常見症狀為出現粒粒透明的小水泡,好發於手掌、腳掌、手指、腳趾,這種水泡會持續2-3個星期。雖然汗皰疹名稱以「汗」命名,但其實此病與汗液沒有直接關係。當汗皰疹發作時,患者會感到非常癢、難以忍受,但這時不宜搔抓,如不小心抓破會增加感染風險。
汗皰疹可能會反覆發作,或轉為慢性期。其病因分為外在與內在因素,前者如換季、環境潮熱、經常洗手、接觸異物等;後者為壓力大、情緒煩躁、長期睡眠不足、異味性皮膚炎體質或過敏體質的患者。
汗皰疹症狀
當汗皰疹發作時,患者會感到巨癢無比,在手指兩側、手掌與腳底出現痕癢、疼痛且充滿液體的水泡。其水泡較小、繁多,並會聚集在一起。當症狀加劇時,小水泡可能會合併形成一個更大的水泡,甚至會導致皮膚出現水泡、脫皮、脫屑、痕癢、皮膚增厚、龜裂、疼痛等現象。
以下是常見的汗皰疹症狀:
● 手掌、腳掌出現小水泡這些水泡通常透明,呈現一簇簇的形式,並且沒有明顯的外傷或原因。
● 強烈的瘙癢或灼熱感在水泡出現之前或同時,患處可能會感到劇烈瘙癢或輕微刺痛。
● 水泡破裂後乾燥脫皮水泡在一段時間後可能會破裂,之後患處皮膚會變得乾燥,並伴有脫皮現象。
● 症狀周期性發作汗皰疹通常呈周期性復發,尤其是在氣候潮濕、壓力增大或多汗的情況下更易發作。
如何預防汗皰疹的產生?
若想要預防汗皰疹惡化,在生活中應選用溫水與較溫和的產品,且在做家務時先佩戴手套。另外,亦要避免佩戴金屬飾品和接觸刺激性物質,因為這些物質可能會導致汗皰疹復發。最後,日常生活中應做好情緒管理,而且也要避免讓自己處在太熱或經常流汗的環境,並做好保濕。
以下是一些實用建議:
1. 保持皮膚乾爽:避免手腳長期處於潮濕環境,可使用吸濕產品如滑石粉或乾燥劑。2. 使用溫和的清潔產品: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成分的肥皂或清潔劑,應選擇無香料、低敏感性的護膚產品。
3. 避免過度抓撓:瘙癢時盡量避免抓撓,以免引發二次感染或皮膚損傷。
4. 調整生活習慣:
○ 避免高溫高濕的環境,適當使用除濕機。
○ 減少壓力,通過運動或放鬆技巧改善心理狀態。
○ 避免辛辣刺激性飲食,攝取富含維他命和抗氧化劑的健康食物。
5. 避免攝取高鈷或高錫的食物
○ 高鈷食品:某些海鮮(如魚類和貝類)、內臟(如肝臟)。
○ 高錫食品:罐頭食品、加工食品(可能因罐頭或加工材料含有錫元素)。
6. 使用保濕產品:在清洗患處後塗抹無香料的保濕乳霜,減少乾燥。
汗皰疹治療及處理方法
根據美國皮膚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AD)的資料,汗皰疹(Dyshidrotic Eczema)的治療方法包括:
1. 局部治療:
○ 類固醇藥膏:外用類固醇可減輕炎症和瘙癢。
○ 保濕劑:定期使用保濕劑可修復皮膚屏障,減少乾燥和刺激。
2. 全身治療:
○ 口服類固醇:對於嚴重病例,短期口服類固醇可有效控制症狀。
○ 免疫抑制劑:在頑固或反覆發作的情況下,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劑,如環孢素。
3. 光療:
○ 紫外線治療:對於難治性汗皰疹,紫外線光療(如窄譜UVB)可能有效。
4. 其他治療:
○ 控制多汗:如果多汗加重症狀,治療多汗症(如使用處方止汗劑或肉毒桿菌素注射)可能有助於改善汗皰疹。
嘴唇長水泡
嘴唇長水泡的3種成因
嘴巴起水泡一般會有幾種情況,最常見的就有唇皰疹、唾液腺囊腫與口腔潰瘍。
● 唇皰疹
唇皰疹是一種由單純皰疹病毒第一型(HSV-1)感染引起的疾病,許多患者在童年或青年時期就可能感染,其發作通常與感冒、外部刺激、荷爾蒙變化、免疫力下降或身體休息不足等原因有關。患者可能會出現嘴唇、嘴角起水泡、灼熱感、潰瘍,甚至伴隨紅腫和瘙癢。
治療方式多使用含Acyclovir成分的抗病毒藥膏,該藥物能抑制病毒繁殖,減少水泡數量並縮短恢復時間。另需謹記,塗抹藥物後應避免接觸傷口以免擴大感染或引發發炎。
● 唾液腺囊腫
口腔若出現半透明、柔軟的圓形腫塊,常見於舌下、口腔、嘴唇或兩頰黏膜,可能是由小唾液腺受傷或阻塞所致,導致唾液無法排出而形成囊腫。
多數情況下,這類囊腫會在3-6周自行消退,但若超過6周仍無改善,建議就醫診治。治療方法通常包括塗抹口腔藥膏,觀察數日查看囊腫是否縮小或消失。
● 口腔潰瘍/口瘡
口腔潰瘍可能由免疫系統異常、營養不足、壓力或外傷所致。其特徵為小型圓形或橢圓形的傷口,周圍紅腫,中央呈白色或淺黃色。通常出現在舌頭、嘴唇內側或臉頰黏膜,並伴隨疼痛,尤其在進食或説話時。
多數情況下,使用藥膏即可舒緩症狀,但由於潰瘍的成因各異,所需的藥膏亦有所不同,因此建議就醫,諮詢醫生以選擇最適合病情的藥物。
主婦手水泡
主婦手是甚麼?成因為何?
主婦手是一種接觸性皮膚炎,主要影響手掌,其可分為「刺激性」與「過敏性」兩大類。
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由於頻繁接觸清潔劑、洗潔精等化學物質,破壞皮膚屏障,導致炎症,通常在短時間內發作。
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接觸某些致敏物質(如乳膠、金屬)引發的過敏反應。
儘管名稱中含有「主婦」一字,但此疾病並非主婦專屬,而是任何性別、年齡均可能罹患,尤其是頻繁接觸水或化學物質的職業,如護士、清潔工、髮型師、油漆師傅等。除了接觸刺激物,天氣乾燥、頻繁洗手或長時間接觸刺激物亦會損害皮膚屏障,導致手部敏感、乾燥,進而誘發皮膚反應。
主婦手症狀
主婦手症狀伴隨痕癢、乾燥、紅疹、水泡,嚴重者會有傷口、皮膚變硬、皮屑、龜裂甚至流血與發炎。
冬季為好發高峰期,長期未治療會導致皮膚變粗糙、深色,並持續數月。但值得注意的是,主婦手不具傳染性,其治療首要目的就是避免接觸刺激源。
主婦手處理方法及預防
輕度患者可使用溫和性質的潤手霜鎖住水分,同時還要避免刺激物質,減少使用化學產品。但嚴重者則應馬上就醫,醫生可能會根據情況開不同種類的類固醇藥膏來消炎。但切記,不要自行購買藥膏處理傷口,因為藥膏強度未必適合病症。
預防方式有:
● 戴手套:做家務時,建議戴兩層手套,內層為棉質,外層為橡膠手套,減少化學物質對皮膚的刺激。● 選擇溫和清潔劑:使用低刺激性的清潔產品,減少對皮膚的傷害。
● 保持手部乾燥:避免長時間浸泡在水中,洗手後立即擦乾並塗抹保濕劑。
腳水泡
腳水泡介紹與成因
腳生水泡通常由多種原因引起,如過敏、久站、凍傷、燙傷、不合腳的鞋子、摩擦、長期接觸化學物質汗皰疹與感染。如情況輕微,數日內就會自行消退,但同時發現水泡應馬上保護患處周圍的衞生並覆蓋傷口,以免令傷口加劇。
腳水泡症狀
一般原因引起的腳起水泡除了水泡並無其他症狀,但汗皰疹、香港腳、接觸到化學物質等原因則會伴隨瘙癢、脫皮、疼痛、異味、發炎等其他症狀。
腳水泡處理方法
腳起水泡的原因多樣,故治療方法也需因情況而異,若情況嚴重至影響生活,建議及早就醫與尋求專業建議。
下方提供幾種處理方式:
● 避免刺破水泡:若水泡未破裂,建議不要自行刺破,以免引發感染,可先用膠布覆蓋患處,等待水泡自然吸收並癒合。● 保持清潔乾燥:確保患處清潔,避免潮濕環境,減少感染風險。
● 使用適當藥物:若因汗皰疹或香港腳引起,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適當的藥膏,如類固醇藥膏或抗真菌藥物。
● 穿著合適鞋襪:選擇透氣、合腳的鞋子,避免長時間行走或站立,減少摩擦。
水泡是皮膚對摩擦、燙傷、過敏等刺激的常見反應,可能出現在手、腳、嘴唇等部位,導致不適,甚至影響日常生活。透過瞭解水泡的成因、症狀及正確的處理方法,我們能有效地加速癒合,減少併發症的風險。無論是預防還是治療,保持良好的衞生習慣、避免接觸刺激物,並及時尋求專業醫療建議,是維護皮膚健康的關鍵。
令人煩惱的濕疹
無論小朋友或成年人,患上濕疹都是一個很困擾的問題,到底濕疹是一種怎樣的疾病?有說兒童長大後,濕疹便會自行痊癒,是否真的?現時有哪些治療濕疹的新型藥物,可以有助減輕病人的痕癢之苦?
- 一般濕疹有甚麼病徵?
- 小朋友患濕疹的情況是否很多?
- 小童患濕疹是否長大後會自行痊癒?
- 有甚麼方法可以減低發病機會?
- 濕疹的治療方法如何?
- 新型藥物如何幫助濕疹病人?
- 擦藥膏要注意甚麼?
- 藥膏可否與潤膚膏同時使用?
一般濕疹有甚麼病徵?
濕疹的正式名稱是「異位性皮炎」或「異位性濕疹」,一般當天氣轉冷、濕度低時便會發作,病發時皮膚乾燥、有紅疹、紅腫、非常痕癢,嚴重時病人因抓癢而把全身皮膚抓傷、滲水、無法入睡。基本上濕疹都是急性發作,有些人患濕疹多年,皮膚增厚至好像樹皮一樣,變得非常粗糙和乾燥。
小朋友患濕疹的情況是否很多?
非常多,很多時候因父母有敏感症而遺傳給孩子,令他的皮膚屏障天生便與正常人不同,皮膚屏障並不嚴密,無法完全保護和隔絕外界的致敏原進入皮膚,因此產生發炎反應。患濕疹的兒童往往也有其他敏感疾病,例如哮喘、鼻敏感或敏感性角膜炎等都會一起出現。
小童患濕疹是否長大後會自行痊癒?
隨着小朋友慢慢長大,有時候一些過敏症會自行痊癒,但更多情況是濕疹一直控制得不好,多年來不斷抓癢以致皮膚增厚,問題一直延續至成年,繼而發展成慢性濕疹。因此,如果看到小朋友持續數星期皮膚泛紅痕癢,不停滲水又無法安睡,便要及早求醫。
有甚麼方法可以減低發病機會?
洗澡時使用沒有肥皂成分的潔膚皂,避免穿着會刺激皮膚的衣服,若因天氣寒冷要多穿衣服時,最貼身的一層應挑選純棉衣物。保濕用品要使用沒有香味或香料的產品,尤其在天氣乾燥的時候,必須經常注意保濕,例如腳部龜裂可使用較油質的保濕藥膏,面部和頸部則用粉劑會比較舒服。
濕疹的治療方法如何?
通常急性發作時會立即採取一些治療,例如類固醇藥或近年新的標靶針對性藥物,都可以立刻控制病情。但由於濕疹會反覆發作,可能會逐漸轉為亞急性或慢性疾病,每逢季節轉變便會發作,或令皮膚因長期發炎而改變了質地,必須接受長期藥物治療,慢慢控制炎症。
新型藥物如何幫助濕疹病人?
近年有很多針對性藥物,專門抑壓白血球細胞分泌出來的發炎因子,例如有一種生物製劑,可以直接針對性、標靶地中和兩種發炎因子。另一類是小分子藥物,也能很針對性地封鎖、抑壓發炎細胞,當皮膚內沒有這些發炎細胞便不會發炎了。這兩種藥物使用後很快見效,例如生物製劑,可能數星期後病人已經沒有痕癢,或皮膚開始出現舒緩跡象;小分子藥物則更快,有些病人服用一天內已經沒有感到痕癢。
擦藥膏要注意甚麼?
醫生有時候會處方一些藥力較重的類固醇藥膏,建議病人要小心擦在患處,不需要擦得太多太厚,因為如果長時間使用類固醇藥膏,可能會令皮膚變薄,通常一天最多擦兩次藥膏,不可過量。份量方面,舉例說一個食指指頭單位(fingertip unit)的藥膏,已經可以塗滿手背和手心。
藥膏可否與潤膚膏同時使用?
可以的,若是非常乾燥的皮膚,甚至已經出現龜裂,可以先擦潤膚膏打底,靜待15分鐘至半小時,待皮膚變軟後才擦藥膏。如果皮膚不算太乾燥,可以直接擦藥膏,然後15分鐘至半小時後再擦潤膚膏保濕。
更多更多相關的醫學資訊,盡在影片中!
皮膚痕癢難忍?千萬別忽視!即查皮膚痕癢原因、症狀與解決方法
![](upload/img/20241224165909_601698139.jpg)
皮膚痕癢是常見的健康問題,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如過敏、乾燥、感染或內科疾病。這種症狀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可能導致睡眠問題和情緒困擾。了解痕癢的成因及對應處理方法,不僅有助舒緩不適,也能預防潛在的健康風險。跟著我們一起探討皮膚痕癢的常見原因、症狀與處理方式,幫助大家有效應對這一麻煩的問題。
- 不明原因皮膚癢
- 10大皮膚痕癢原因與症狀
- 11個皮膚痕癢解決/處理
不明原因皮膚癢
不少人經常會面臨皮膚痕癢問題,其實主要原因有三個:
1. 為由皮膚缺水引起,往往随着年龄增長變得干燥,老年人較為常見。
2.為疾病所引起,如皮膚疾病、精神疾病和內科疾病。
3. 外界因素,如蚊蟲叮咬。而根據瘙癢病因的不同,皮膚可能看起來正常,也可能發炎、粗糙或出現腫塊等。
10大皮膚痕癢原因與症狀
皮膚痕癢常見症狀是紅腫、紅疹、水泡、皮膚乾裂或脫屑等,且過度抓癢會加重症狀,若症狀持續6個月,可能為「慢性皮膚搔癢症」。皮膚疾病如牛皮蘚、濕疹、汗皰疹、蕁麻疹;內科疾病如皮膚過敏、精神疾病(抑鬱症、焦慮症等);外界因素如蚊蟲叮咬,這些原因均會導致皮膚痕癢。
● 牛皮蘚:多數是免疫系統失調造成,皮膚上出現紅色鱗片狀斑塊、乾燥、龜裂,可能會出血、瘙癢、灼熱或疼痛。
● 濕疹:由濕疹所帶來的皮膚反應可能是由食物或致敏原所引起,其症狀包括皮膚痕癢、乾燥、紅腫、有水泡、患處皮膚變厚變粗、皮膚紋理清楚。
● 汗皰疹:汗皰疹主要症狀在手掌、手指兩側、指縫或腳底出現充滿液體的小水泡。這些水泡通常很癢,甚至會有痛感。但要謹記,避免搔抓汗皰疹的水泡,否則破裂後會增加感染風險。
● 蕁麻疹:蕁麻疹通常是接觸到過敏物體或事物引起,也可能受溫度、壓力等誘發。患者會出現劇癢、發熱、浮起的腫塊。
● 帶狀皰疹(生蛇):帶狀皰疹是由於神經線局部遭到破壞,患者會感覺針刺痛感、觸電感、灼熱、麻木、痕癢等不適感覺,甚至會出現紅疹,亦或是充滿液體、反覆破裂結痂的水泡。
● 黴菌感染(香港腳):黴菌感染通常是直接接觸到病微生物所引起,其情況與汗皰疹相似,會出現小水泡、脫皮、刺癢、增厚、龜裂等。
● 皮膚過敏:有過敏體質的人當皮膚接觸到過敏原如花粉、化妝品、黴菌、動物毛屑等可能會誘發過敏反應,出現全身皮膚癢的症狀。患者會出現濕疹、蕁麻疹等疾病。
● 內科疾病:多種疾病如肝炎、膽汁淤積、尿毒症、長期洗腎患者、慢性腎衰竭、貧血、糖尿病等均可能會導致皮膚痕癢。
● 精神疾病:如果長期生活於壓力、憂鬱、焦慮等負面情緒下,有機會誘發神經性皮膚炎。患者在初期會感到皮膚瘙癢,且抓癢會令瘙癢感更強烈,患處病情愈發嚴重。
● 外界因素:蚊蟲叮咬也會導致皮膚痕癢,尤其是蚊子、蝨、隱翅蟲等,這種情況可能是對蚊蟲的口水或毒液有過敏反應,出現刺癢的感覺就是我們身體對外界因素作出的「反抗」。
11個皮膚痕癢解決/處理
1. 避免長時間用熱水洗澡
○ 建議洗一次不超過10分鐘,同時注意水溫不要太熱,否則皮膚油脂會被熱水沖走,導致皮膚失去水分而過於乾燥。
2. 穿著盡量保持寬鬆,材質要通風、排汗。
○ 皮膚痕癢時穿著寬鬆、選擇通風排汗的材質,可減少衣物對皮膚的摩擦和刺激,同時保持皮膚乾爽,有助於舒緩養感病防止症狀惡化。
3. 避免使用對皮膚刺激的清潔用品,如洗碗液、洗衣液、沐浴露、染髮劑等。
○ 皮膚癢時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清潔用品,因為這些產品可能含有化學成分或香料,進一步刺激皮膚,破壞皮膚屏障,導致乾燥或過敏反應,加重癢感和不適。
4. 少吃刺激性食物與海鮮,避免煙酒。
○ 皮膚癢時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炸和海鮮,並避免煙酒,這是因為這些物質可能引發或加重過敏反應和炎症,刺激免疫系統,從而加劇不適感。
5. 冰敷能達到止癢效果,低溫能降低血管周圍的神經對癢的傳遞速度。
○ 低溫可暫時麻痹皮膚表層的神經末梢,減少癢感信號傳遞到大腦。此外,低溫還能收縮血管。降低局部炎症和腫脹,進一步舒緩癢感。
6. 切勿過度抓癢或用熱水燙,否則會導致患處更嚴重。
○ 熱水會損害皮膚屏障,導致進一步發炎和感染,而抓癢會使皮膚表層受損,甚至引發皮膚破損或潰瘍。
7. 每日使用潤膚劑,防止皮膚乾燥。
○ 可以保持皮膚水分平衡,修復受損的皮膚屏障,防止乾燥加劇癢感。潤膚劑還能再皮膚表面形成保護層,減少外界刺激對皮膚的影響,有助於舒緩不適促進恢復。
8. 暫時脫下任何金屬飾品,如戒指、項鏈、手鏈、腳鏈耳環。
○ 某些金屬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或刺激皮膚,加重瘙癢和炎症。此外,飾品還可能摩擦皮膚和妨礙局部透氣,影響皮膚的恢復。
9. 尋找方法釋放壓力,避免陷入焦慮情緒及過度勞累。
○ 心理壓力與疲勞會影響免疫系統和神經功能,可能會加重皮膚的瘙癢感。此外,焦慮情緒可能會導致更多抓癢行為,形成惡性循環,影響皮膚的恢復和整體健康。
10. 生活環境保持乾爽通風。
○ 皮膚癢時保持生活環境乾爽通風,能減少濕熱環境對皮膚的刺激,防止細菌和黴菌滋生,降低感染風險。同時,良好的通風有助於皮膚散熱和減少出汗,避免因汗液刺激皮膚。
11. 藥物治療
○ 外用藥膏:
局部皮膚搔癢可以使用皮脂類固醇,若症狀有改善則減少使用頻率,以免產生抗藥性或是副作用。因該類藥品的種類強度都不同,建議洽詢醫生的意見。
○ 口服藥:
常見的皮膚痕養口服藥有抗組織胺、口服類固醇及抗憂鬱劑,但這類型類固醇須請醫生開立及確認,避免產生全身性的副作用。
秋冬乾癢皮膚大作戰
秋冬時節,除了容易着涼,皮膚乾燥痕癢也是很多人的一大煩惱,其中最令人困擾的是濕疹發作,究竟甚麼原因會導致患濕疹?兒童、成年人和長者患濕疹的情況有甚麼不同?中西醫對治療濕疹有何方案?日常在坊間購買潤護膏時,應該注意甚麼?本集由皮膚科專科醫生、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名譽臨床助理教授盧景勳醫生,講解在秋冬季節常見的皮膚問題,以及其處理方法。要治療「身癢」,原來有方法!
- 為何秋冬皮膚特別乾燥?
- 冬天容易濕疹發作,濕疹有甚麼病徵?
- 兒童和成年人患濕疹的情況有何不同?
- 長者出現濕疹的原因是甚麼?
- 何謂治療濕疹的「鐵三角」?
- 中醫認為濕疹的成因是甚麼?
- 中醫對治療濕疹有甚麼方案?
- 除了濕疹,有哪些冬天常見的皮膚問題?
- 預防皮膚乾燥,應購買保濕還是滋潤的潤護膏?
為何秋冬皮膚特別乾燥?
首先因為空氣中的相對濕度比較低,皮膚水分很容易流失,因而令皮膚變乾。其次因冬天時身體的油脂分泌不足,油脂不足自然令皮膚變乾,尤其長者的油脂腺分泌比較薄弱,分泌油脂腺不足就會令皮膚變乾。有些小朋友本身有濕疹,皮膚的角質層已經裂開了,皮膚底層的水分會流失多了,所以小朋友在冬天的濕疹發作也會更嚴重。
冬天容易濕疹發作,濕疹有甚麼病徵?
濕疹在臨床上是很特別的發炎型態,患者會感到痕癢,也會有表皮改變,包括簡單的乾燥,比較嚴重的可能會滲水,若是慢性濕疹皮膚可能會變得很厚,變成樹皮紋。另外濕疹最重要的重點是皮膚底層會發炎,會呈現紅腫、疼痛、發熱的情況,有這些病徵才會確診為濕疹。
兒童和成年人患濕疹的情況有何不同?
很多小朋友有濕疹情況,如果及早治療和控制得好,六、七成小朋友在青春期發育後,病情會得以緩和,或有機會長大後根治。另外,有研究顯示5至10%的濕疹是成年後才發作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免疫系統失衡,攻打自己的皮膚。另外,經常接觸水和清潔劑,會令皮膚的油脂水分流失,出現俗稱「主婦手」的濕疹。患者也可能對某些物品敏感致病,例如接觸塑膠或金屬物質,好像戴耳環或項鏈也會導致濕疹。
長者出現濕疹的原因是甚麼?
隨着年紀增長,很多長者需要服用很多藥物,有些可能會導致濕疹,例如新的腫瘤標靶藥或免疫治療藥物,會令皮膚有不同程度的損傷,甚至會出現嚴重濕疹的情況。如有這情況,醫生會調校以上藥物,或使用新的生物製劑或免疫藥物,幫助病人調節皮膚狀況。
何謂治療濕疹的「鐵三角」?
1.修補皮膚屏障——濕疹病人的皮膚猶如裂開了,會流失很多水分,外在致敏原也會因為皮膚屏障消失,很容易刺激皮膚發炎,所以第一件事是修補皮膚屏障。
2.控制發炎——近年發現影響濕疹最重要的免疫系統發炎是「T2淋巴細胞發炎」,即是病人的T2淋巴細胞在皮膚特別活躍,出現發炎、紅腫、疼痛和發熱情況,要醫治必須控制發炎問題。
3.體質管理——我們的體質會影響很多問題,例如發炎或不同種類的痕癢,所以要調整好體質,包括良好的睡眠和飲食習慣,還要有適量運動,服用中藥調整體質對病情也有幫助。
中醫認為濕疹的成因是甚麼?
1.過敏體質——資料顯示,如果父母一方有過敏濕疹的體質,子女約有三成機會發生濕疹,如果父母都有過敏濕疹的體質,子女約有八成機會出現濕疹。
2.與飲食有關——有些病人可能吃了煎炸食物、海鮮尤其是貝殼類、喝酒較多等而致病,中醫認為這些會損傷脾胃,令人體生出很多濕氣,化成濕熱,濕熱外發到皮膚便會變成濕疹。
中醫對治療濕疹有甚麼方案?
中醫把濕疹病人分為兩類:急性和慢性。急性濕疹的發病時間較短,可能數天或數星期,皮膚經常泛紅,會滲水、滲液甚至滲血。一般用清熱、利濕、止癢的方案,治療方案有一條很著名的藥方,名為「龍膽瀉肝湯」。慢性濕疹的病情會很漫長,皮膚很乾燥,脫皮也較多,經常搔癢以致皮膚增厚、色澤暗啞,一般用養血、潤膚、止癢的方案,治療的著名藥方有「當歸飲子」。不同病人的醫療方案不同,應諮詢醫師方可服用。
除了濕疹,有哪些冬天常見的皮膚問題?
冬天有時候並不乾燥,如果朝濕加上寒冷,長者的手指和腳趾有時會出現紅色的東西,又紅又痛,俗稱「蘿蔔仔」,那是微絲血管阻塞發炎的情況,所以冬天時長者要小心保暖,這個季節必須好好護膚。
預防皮膚乾燥,應購買保濕還是滋潤的潤護膏?
保濕可以為皮膚補充水分,滋潤則可以鎖住皮膚水分不要流失,所以兩者可以同時使用。最重要是注意自己的膚質是否適應,使用後覺得舒服便可,皮膚不要感到過黏或刺痛。最重要是注意有否含有香料或防腐劑成分,因為香料和防腐劑是最常見的致敏物質,若塗上後皮膚感到刺痛,那種潤護膏便不太合適。
想知道更多相關的醫學資訊,記得觀看影片!
認識白蝕
白蝕是一種皮膚病,原來它也是一種自身免疫系統失調的疾病,到底它的致病過程如何?哪些人較容易患上這疾病?有些皮膚病也會出現淺色斑,我們如何確定有否患上白蝕?白蝕本身不痛不癢,是否不治療也沒問題?皮膚科專科醫生區志森醫生為你解開迷思。
- 白蝕是甚麼?發病過程如何?
- 白蝕是先天還是後天的疾病?
- 白蝕會遺傳嗎?
- 為何白蝕與免疫系統疾病有關?
- 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會否引致白蝕?
- 白蝕有甚麼治療方法?
- 多曬太陽可否令白蝕的顏色變深?
- 是否皮膚出現淺色斑就是患上白蝕?
白蝕是甚麼?發病過程如何?
白蝕是一種皮膚病,發病時皮膚上會出現白斑,初起時範圍可能很小,只是局部皮膚顏色變淡或輕微泛紅,大部分都是不痛不癢,即使痕癢也很輕微,因此很多人可能根本沒有注意到。通常在發病的最初半年裏逐漸擴大,然後便 會固定下來。白蝕並沒有一定的發病位置,較常見是眼睛和嘴巴附近,還有手背、腳背和腳掌。
白蝕是先天還是後天的疾病?
患上白蝕的原因,先天和後天的因素都有。現時醫學界已發現多於一個基因會增加患白蝕的機會,有這些先天基因的人當遇到一些後天因素,便很大機會發病,發病年齡一般都比較年輕,平均約為22至25歲,八成以上都是在30歲前發病。
白蝕會遺傳嗎?
有一定的機會遺傳給家人,如果家中有一人出現白蝕,他的兄弟姐妹、父母和下一代,有兩成至三成的成員有可能同樣患有白蝕,因此並不能排除家族遺傳的因素。
為何白蝕與免疫系統疾病有關?
白蝕的成因是自身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色素細胞,令局部範圍的色素細胞減少,甚至消失,無法產生色素,因而令皮膚變成白色。因此若患上白蝕已經表示患者的免疫系統出現問題,他的免疫系統部分比較活躍,可以說是失調,其他免疫系統也較容易失調。醫生會建議患者作身體檢查,看看會否患上其他免疫系統疾病,例如甲狀腺問題、一型糖尿病或類風濕關節炎等。
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會否引致白蝕?
雖然免疫系統疾病可能和情緒壓力有很大關係,但暫時未能證實它會引致白蝕,比較肯定的是頗多白蝕患者也有精神壓力、焦慮抑鬱等情緒病的情況。很大原因是白蝕影響了患者的外觀,直接影響情緒,而情緒差又可能影響白蝕的病情,兩者可說是互相影響的。因此若真的患上白蝕,輕鬆面對病情和生活很重要。
白蝕有甚麼治療方法?
醫治白蝕其實是醫治外觀,由於大部分白蝕都不痛不癢,有些人的白蝕位置又比較隱藏,不作任何治療也沒有問題。若位置顯眼或很希望醫治,可以塗上藥膏治療,但藥膏並不能防止其他地方也出現白蝕。這些藥膏可以減輕炎症,調節局部的免疫系統失調,這樣便能減慢或停止該部分皮膚的變化,甚至希望增加一些自然色素,但要有心理準備這過程需要花一段時間才會看到效果。醫生對某些情況也會處方口服類固醇,但並非所有病人都合用。
多曬太陽可否令白蝕的顏色變深?
醫生不但不鼓勵患者多曬太陽,反而會要求他們做好防曬工夫。首先因為那處皮膚失去色素保護,被陽光照射很易曬傷,長期如此更會令皮膚老化,甚至增加患皮膚癌的機會。其次,沒出現白蝕的皮膚會曬得更黑,反而會更加凸顯了白蝕的位置。
是否皮膚出現淺色斑就是患上白蝕?
不是,人們很易把其他皮膚病誤以為是白蝕,例如兒童或青少年會患上的白色糠疹,雖然皮膚同樣出現淺色斑,但白色糠疹的發病位置並非如白蝕般像牛奶那麼白,色斑的邊界也不如白蝕那麼分明,而且皮膚表面較乾,甚至會出現皮屑。若皮膚出現一片比較明顯的白斑,建議看醫生比較穩妥;若只是幾毫米的一小點,可以先拍照作紀錄,看看一個月後有沒有變化,如果有變化便去看醫生。
想知道更多相關的醫學資訊,記得觀看影片!
紅斑狼瘡會一身病?
紅斑狼瘡屬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不正常地產生過多抗體,且攻擊身體多個器官。紅斑狼瘡較常見的症狀是皮膚出紅疹、臉頰有蝴蝶斑,患者亦有機會長期出現低燒、疲倦等症狀。雖然如此,紅斑狼瘡並不是大眾想像般那麼絕望,只要能及早發現,現時有藥物可以有效治療紅斑狼瘡。
今集《醫生與你》請來風濕病科專科醫生,為大家講解一下紅斑狼瘡的成因、症狀、治療及預防方法,希望讓大家更清楚了解這個疾病。帶狀皰疹(生蛇)中醫點樣治療?
帶狀皰疹即是「生蛇」,它的包括身體單側紅腫發癢、神經痛、起水泡等。從中醫角度看,情緒問題導致肝氣鬱結,或者飲食失調導致脾虛濕困,因而引發「生蛇」。帶狀皰疹通常出現於腰肋、胸部、頭面,也可能出現於四肢、頸部、眼睛和耳朵等部位。它為病者帶來劇痛,甚至影響日常生活,例如穿衣困難、難以入睡等。想了解更多中醫對「生蛇」的治療方法,便要收看本集由連頴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專業顧問、註冊中醫師)的講解。
大汗都係病?
天時暑熱七八月,隨時「大汗疊細汗」。但如果平時唔太熱都係咁出汗,可能係「多汗症」作怪。今集會講解多汗症及體臭嘅原因、症狀同治療方法,仲會介紹一啲預防和處理技巧,例如點樣正確使用止汗劑。
生蛇繞腰一圈便失救?
「如果生蛇生到繞過腰間一圈就會死!」這個駭人說法可能很多人都聽過。 帶狀皰疹,俗稱「生蛇」,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如果曾患上水痘,康復後病毒就會潛伏於體內。當身體差、免疫力下降時,便容易發病,引發帶狀皰疹,皮膚會出現刺痛、紅疹以及水泡等徵狀。有人說生蛇令人痛苦難當,甚至比女士生孩子更痛,可想而知,生蛇真的要及早治療。究竟如何分辨生蛇的症狀?生蛇後又有沒有後遺症? 本集請來風濕病科專科醫生拆解生蛇的一些迷思,以及詳細講解生蛇的治療以及預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