囗
囗
牙齒美容與認識牙周病
今天人們越來越重視牙齒美容,關於牙齒美白和箍牙的方法很多,有些需要由牙醫處理,有些可以自己在家裏做,到底該如何選擇?然而,不管牙齒多美,一旦出現牙周病,最終可能會導致牙齒脫落,今集「醫生與你」邀請了香港大學牙醫學院牙周病學臨床助理教授霍慧心牙醫,講解牙周病成因、治療及預防方法,一起來認識牙周病的預防和治療方法吧。
- 能否在家裏自行為牙齒美白?
- 如何選擇不同的溶劑或漂牙方法?
- 透明牙套的效果是否不及傳統箍牙?
- 牙周病如何形成?有哪些發展階段?
- 除了牙齒衞生欠佳,還有哪些原因會導致牙周病?
- 牙周病的治療過程如何?
- 多刷牙是否不會患牙周病?
- 牙周病還會影響身體哪些地方?
能否在家裏自行為牙齒美白?
當然,由牙醫進行的牙齒美白效果會較好,但一般需要採用濃度較高的化學物質,因此醫生會先為病人做好保護牙齒組織的程序,然後才進行牙齒美白。若病人希望自己在家裏做,醫生會處方牙齒漂白劑,濃度相對較低,並要配合醫生量身訂製的牙托,加上溶劑一起使用。至於坊間的牙貼,可能會令牙齒不舒服,因為牙貼內全是溶劑,若溶劑的濃度太高便會引致不適。
如何選擇不同的溶劑或漂牙方法?
視乎病人要求的效果,如果希望在短時間內看到效果,由牙醫進行漂白程序比較好。如果不是很急需要看到成效,可以使用一些家用漂白劑,自己在家裏做慢慢達到效果。要注意,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進行牙齒美白,如果不清楚自己的口腔情況,懷疑自己有其他口腔疾病,或漂牙的化學物質會造成敏感,這些情況都不適合漂牙。
透明牙套的效果是否不及傳統箍牙?
透明牙套的發展已有接近30年歷史,相比傳統箍牙,它在力學上的控制不及前者好,但現時也是一種可行有效的牙齒美容方法。最重要是配合醫生的處方和療程跟進。不同年紀的人箍牙有不同的需要,最重要是先由牙醫進行很詳細的牙齒檢查,制定好治療方案才開始,開始後也要保持自己的口腔衛生,定期由牙醫進行追蹤和檢查。
牙周病如何形成?有哪些發展階段?
我們的牙齒由牙周組織支撐,包括齒槽骨、牙周膜及牙根表面的牙骨質,如果這些組織受嚴重破壞,便會形成牙周病。通常病人患上牙周病前會先出現牙齦炎,初期病人會覺得牙肉有些紅腫,刷牙時流牙血,如果不理會牙齦炎,它有可能發展成牙周病。牙周病在第一、第二期時,牙肉會有少許收縮,導致部分牙腳外露,病人會出現口臭和流血,牙肉有些紅腫不舒服,這時牙槽骨約收縮了三分之一。如果繼續不理會,牙肉和牙周組織繼續萎縮,最終令牙齒鬆脫。
除了牙齒衞生欠佳,還有哪些原因會導致牙周病?
1.糖尿病、肥胖都會產生炎症,促炎因子進入身體的系統裏,通過血液循環進入口腔,因此可能導致牙周病。
2.懷孕:懷孕期間,孕婦的刷牙習慣可能有改變,而荷爾蒙分泌的改變會影響免疫系統對牙菌膜的反應。
3.壓力大、睡眠不足會影響到免疫力,研究顯示壓力大和睡眠不足會影響壓力荷爾蒙,它會令免疫力變差,削減牙周的防禦。
4.吸煙人士比不吸煙的人,患牙周病的風險增加二至七倍。
5.遺傳對於患牙周病有三分之一的影響。
6.服用藥物:例如血壓藥、抑壓免疫能力、抗癲癇的藥物等,都有機會影響牙周病的病情。
牙周病的治療過程如何?
一般而言,初期會先進行非手術性的牙周治療,包括制定個人口腔衞生的治療方案,其次是洗牙,即是進行牙根刮治,清除所有牙菌膜和牙石,之後要定期跟進病情。若以上治療未能達到成效,而病情已達到一定程度的嚴重,醫生會考慮為病人進行再生或翻瓣清創的牙周手術。至於治療期,初期的牙周病治療可能長達三至四個月,如果病情較嚴重,可能需要一年或一年半去治療。
多刷牙是否不會患牙周病?
頻密刷牙不一定就不會患上牙周病,最重要是刷牙的方法要正確。首先要選擇合適的牙刷,刷頭不能太大或太小,刷毛要密。刷牙時由一邊刷到另一邊,包括外側面、咀嚼面和內側面,從後面開始刷,每兩顆牙齒為一個單位,輕輕打圈刷牙後,向上收起,再45度向下打圈後,向上收起,最重要是刷到牙肉邊緣和牙冠面。還要清潔牙縫,沒有牙周病的人士可以用牙線,牙周病人士則應使用牙縫刷,注意使用時,牙縫刷毛一定要碰到牙齒的鄰面。
牙周病還會影響身體哪些地方?
因為牙周病是發炎疾病,促炎因子會進入血管,已經知道它跟糖尿病有相互作用。它也可能進入心臟,影響心臟和血管健康,甚至影響肺部,老人家尤其要注意,如果細菌進入肺部會產生肺炎。另外也有發現它與阿茲海默症有關。有些老人家腸胃不適、消化不良,原來因為患了牙周病沒法好好咀嚼,食物未嚼爛便吞下,引致便秘和腸胃問題。
請即播放影片,獲得更多相關醫學資訊!
有口齒(長者牙齒健康)
在香港,很多長者都沒有定期做牙科檢查的習慣,直至出現牙疾,影響到他們進食或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才會求醫。年紀大一定會「甩牙」?洗牙是否會傷害到牙齒?為什麼有些人洗牙後,牙齒會酸軟和鬆動?本集找來註冊牙醫韓琦醫生詳談各類長者常見的牙齒疾病,包括成因、病徵和最新的治療方法,以及解開各種長者牙齒健康的迷思。
長者會較易蛀牙嗎?
年紀對是否容易蛀牙並沒有影響,但是很多時候,長者的身體狀況都會令蛀牙的風險增加。例如長者可能會吃藥,很多藥都會令口水的分泌減少,而口水是一個用來預防蛀牙的重要物質,口水少了,蛀牙可能就會變多。
另外,長者手腳未必非常協調,進行口腔衛生清潔的時候,本來就會比較差一點。除此之外,長者可能會佩戴一些活動牙托,或者口裡面有很多補牙、傷過的牙等等,這些都會增加口腔衛生清潔的難度。
牙齦腫脹是否因為熱氣?
牙肉腫脹是牙周病的症狀,但有時蛀牙也會造成牙痛、牙肉腫脹等問題。
另外,身體的狀況也會影響牙肉發炎的情況,例如在荷爾蒙有所波動時。因此孕婦可能較容易有牙肉腫痛的情況出現。但需要留意的是,牙肉腫脹的根源始終在細菌、牙周病或蛀牙上。
痱滋作為常見口腔問題
很多長者都會受到痱滋問題困擾,當身體的免疫系統出現問題,或身體缺乏某些維他命,都有機會成為痱滋的成因。「生痱滋」有時沒有特別大的原因,缺乏維他命 B12、鐵質、鋅和葉酸;有時不小心咬到自己,導致嘴巴有創傷;佩戴假牙的長者假牙卡住口腔軟組織,都可能造成痱滋的問題。
痱滋問題可大可小,有時痱滋是身體免疫出現問題,或口腔癌初期的預兆,所以市民一定要留意,如果痱滋兩、三星期都未痊愈、疼痛多於兩周,或者痱滋呈一個較硬的狀態,就應該要找牙醫檢查是否患有口腔癌。
牙周病與牙齒脫落的關係
年紀大和掉牙關係不大,但如果年紀大、加上患有多年牙周病,牙齒脫落的機會就會增加。牙周病初期的病徵是牙肉紅腫、有機會在刷牙時出血,令牙肉、牙骨發炎。長久以往,到病情變重時,牙骨和牙肉會萎縮,牙齒則相對變長、牙齒上或會有更多牙石出現,最後牙齒開始鬆動,而且有機會脫牙。
牙周病和心臟的關係
近年的研究發現了更多牙周病與身體疾病的關聯性。牙周病引致的牙肉發炎會令我們身體的發炎因子更活躍,繼而增加血管內壁的發炎機會,最後就會增加患有心血管病的風險。除此之外,牙周病還和心血管疾病、中風、腦退化症等有關係,如果患有牙周病,上述的疾病風險就會增加。想要減低患病機會,應該向牙醫求診、洗牙、自己保持牙齒乾淨,就可以令身體更健康。
洗牙會令牙齒酸軟、牙鬆嗎?
洗牙過程中,儀器一定會將牙腳上將牙石移走,當牙石移走後,牙腳就會有重見天日的感覺,因此在喝水、吃冷、熱的食物時,可能會比較敏感。治療方法很簡單,只要用少許防敏感牙膏,通常情況都會有所舒緩。
在一般情況下,牙齒不會因為洗牙變得鬆動,如果洗牙可以令牙齒更鬆動,表示患者原本的牙石應該非常多,像牆壁一樣令牙齒變得很穩固,但這是不健康的狀況。
假牙的種類
裝嵌假牙主要有以下三種方法:
1. 活動牙托
活動牙托有一個金屬支架,以及一些鈎,用來勾着牙齒,令活動牙托更穩固。活動牙托在製作過程中不會過度弄傷周圍的牙齒,而且不用做手術,相對而言比較便宜。
2. 牙橋
牙橋是一種固定的方案,有時要把旁邊的兩隻牙齒輕輕磨細,再把牙橋黏在牙上。牙橋能穩固在口腔內,但會弄傷旁邊的兩隻牙齒。
3. 種牙
種牙是指透過手術把鈦金屬牙樁放在牙骨上,待鈦金屬牙樁與牙骨癒合後,就會把牙齒砌上去。這也是一個穩固的方案,但相對價錢比較昂貴。
種牙並非人人適合的手術,需要視乎身體狀況。如果患有糖尿病、正在服用骨質疏鬆藥等,都需要詢問醫生的意見再決定是否種牙。
如想知道更多資訊,馬上收看影片,解開迷思。
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出現在臉上的陣發性疼痛,一陣一陣的抽痛或伴隨以雷電般的刺痛感。常被誤認為蛀牙或神經壞死而引起的牙痛,不少人因此而被拔牙,但疼痛依然存在,經診斷後才發現其實是三叉神經痛。 西醫如何診斷三叉神經痛?如何治療?本集嘉賓陳智榮醫生逐一為你講解。
進食時口腔「陰陰痛」腫脹?會唔會係有口水腺結石?!
人體每日分泌1-1.5公斤口水,口水可滋潤口腔、減少口腔發炎、保護牙齒,有助吞嚥和消化。 但原來口水腺發炎、口水腺結石很常見,卻容易被忽視。如餐後感到腮邊、耳朵有脹痛和耳悶,可能是患有口水腺結石。 本集鄧志豪醫生會為大家講解口水腺結石及微創手術治療。
口臭
口臭,是一件多麼令人尷尬的事情。無論自己有口氣或是身邊伴侶口氣過大,都會令人感到渾身不自在。口臭是口腔問題,還是身體其他部份響起警號?怎樣才算正確的口腔護理?可能大部分人都參加過學童牙科保健,但到底你懂得正確刷牙方法嗎?今集請來牙科醫生為大家一一解答。
扁桃腺結石診斷與治療
痱滋
提起生「痱滋」,相信不少人都有經驗,最令人困擾是每當講話或進食時,都會刺激患處,疼痛無比。若是經常性生「痱滋」,不但影響日常生活品質,也有機會是重病的先兆。到底,「痱滋」在中醫角度屬於什麼範疇?「生痱滋」代表身體哪些臟腑出現問題呢?
失聲
今集要介紹的症狀可以是一夜之間令你「失去」身體上某一種東西!而影響最大的可能是一眾靠把口「搵食」的人士,聞說主持旦哥都曾經有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究竟旦哥曾經「失去」什麼?今集又可否令他找回?
口腔癌,牙骨癌
牙齒美容,箍牙與漂牙
鑲牙、植牙、假牙如何進行?
無論你是18歲還是65歲以上,牙齒健康都是每個人都關心的問題。如果有缺牙該如何處理?鑲牙、植牙、假牙有何不同?哪些人適合做牙科手術?本集介紹更多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