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
腦
認識遺傳病:法布瑞氏症
遺傳病「法布瑞氏症」這個病名,可能對你而言很陌生,然而它會導致腎衰竭和心臟疾病,發病年齡更可以低至10歲,男性患者的壽命更會比正常縮短15至20年,因此它是絕對不能忽視的一種遺傳病。有甚麼方法去檢測是否患上這疾病?一旦確診,有甚麼治療方法?瑪嘉烈醫院副部門主管、內科及老人科專科醫生盛斌醫生替你解開迷思。
- 法布瑞氏症是一種甚麼疾病?
- 通常男性還是女性較多發病?
- 法布瑞氏症的發病年齡和情況如何?
- 除了腎臟和心臟,法布瑞氏症還會影響哪些部位?
- 資料顯示台灣的發病率較高,原因何在?
- 法布瑞氏症的檢測方法如何?
- 現時香港經測試發現的患者有多少人?
- 法布瑞氏症的治療方法如何?
法布瑞氏症是一種甚麼疾病?
法布瑞氏症是一種遺傳病,源於GLA這種基因出現突變,GLA基因負責製造半乳糖甘酶這種酵素,可以分解一些比較複雜的物質作其他用途。當GLA出現病變,它會無法分解那些物質,令體內細胞積聚鞘糖脂,積聚過多便會影響所屬器官的功能,比較常見的病變是影響心臟和腎臟。
通常男性還是女性較多發病?
GLA基因會帶在性別染色體上,即是X染色體,由於男性只有一條X染色體,當他的染色體出現基因突變時,便沒有其他比較完整的基因去製造那種酵素,因而令男性出現比較嚴重的病徵。女性因為有兩條X染色體,基因突變只會在一條染色體發生,仍有一定百分比的染色體可以正常運作,製造酵素,因此女性的病徵通常會輕微得多,發病年紀也較晚。
法布瑞氏症的發病年齡和情況如何?
發病情況視乎患者仍有多少酵素的活性,情況最差的是經典型法布瑞氏症患者,他們約在10歲開始發病,由神經系統開始出現病徵,患者會感到神經刺痛、麻痺或腸胃不適。到了大約30歲,腎功能開始受影響,到了40歲或以上,腎臟功能會急劇下降,發展成末期腎衰竭而需要洗腎或換腎。另一方面,從40多歲開始,心臟也會受影響,出現心肌肥大症狀。患有經典型法布瑞氏症的男性,平均壽命中位數為50至60歲,比正常男性縮短了15至20年。
除了腎臟和心臟,法布瑞氏症還會影響哪些部位?
經典型法布瑞氏症也有可能在皮膚上產生病變,形成血管角化瘤,患者通常10多歲便會出現這病徵,它並非癌症,危險性不高,但會逐漸蔓延擴散,影響患者的社交生活。另外,它也有可能影響眼睛,在角膜出現一些狀況,患者本身未必有感覺,但醫生檢查眼睛時很容易會發覺到。
資料顯示台灣的發病率較高,原因何在??
根據台灣的醫學文獻,大約1000多名男嬰之中便有一人患法布瑞氏症,而這 批患病的嬰兒之中,超過85%帶有同一種基因突變,這種基因突變簡稱為「IVS4」,在台灣人之中特別常見,這些患者通常會在較後期出現心肌肥厚症狀,但較少影響其他器官。
法布瑞氏症的檢測方法如何?
現時可以用簡單的「乾血點測試」去檢測有否患上法布瑞氏症,只需要抽出一點血液進行化驗,查看其中的GLA酵素的活性,若是男性這項測試已能確定有否患上此疾病,若是女性則還要加上基因檢測才比較準確。當醫生懷疑病人有可能患上法布瑞氏症,或治療一些高風險群組,大多是心肌肥厚患者時,都會考慮進行這些測試,如果確診病因是法布瑞氏症,治療的方法也會不同。
現時香港經測試發現的患者有多少人?
現時香港經乾血點測試或基因檢測發現的患者約有百多人,其中十多二十人本身並無症狀,但相信這數字是低估了,因為根據其他低風險地區的數據,按照香港人口比例估計應該有一千多名患者,很多患者可能由於沒有症狀或有症狀卻沒進行測試,因此沒有被發現出來。
法布瑞氏症的治療方法如何?
1.酵素替代療法——直接把患者無法製造的酵素注射入人體去補充,每兩個星期注射一次去保持酵素份量,患者一生都要持續注射。
2.藥理伴護小分子療法——這療法只針對某些基因突變才有效,通常患者的不正常酵素仍有部分具活躍性,小分子療法可以令它維持較長時間,從而增加酵素的功能。由於不是所有病人都適用,必須先確定是哪種基因問題才能用這種療法。
更多更多相關的醫學資訊,盡在影片中!
一文詳解腦中風
全球每年有超過1200萬人患有中風(又名腦中風)。在香港,中風是第五大常見死因,單單在二○二二年,就有三千多宗死亡個案與中風有關,而年輕中風(指中風發生於18至55歲)發病率亦有增加趨勢,本集找來腦神經科專科醫生李少雄醫生(香港中風學會會長 /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講解腦中風,為大家解開各種迷思。
甚麼是腦中風
腦中風是指腦部血液循環出問題所引起的腦部損傷之疾病,可以分成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兩大類型﹕
1. 缺血性中風﹕
因血管閉塞而造成的中風,香港八成中風屬於此類。
2. 出血性中風﹕
俗稱「爆血管」或「腦出血」,為大腦血管破裂造成腦組織缺氧壞死引起。
腦中風的成因
缺血性中風成因多數是腦內或腦外血管狹窄,亦有機會可能是心源性中風,例如心房顫動、心臟病等,亦有一些是微細血管病變,例如長期血壓高引致。
出血性中風常見的原因就是長期血壓高,引致血管壁破裂,亦有病人因年紀大,腦血管病變引致血管破穿了,亦有些較為年輕的人可能因為腦血管畸形或者腦血管扭血,引致爆血管。不過中風沒有哪一種較嚴重之分,後果一律都可以很嚴重。
如何預防腦中風
1. 吸煙、酗酒,是導致中風的主因,所以千萬不要吸煙和酗酒。
2. 提防三高﹕控制血糖、血壓、血脂,若本身有三高的問題,及早求醫,需要定期追蹤、覆診。
3. 定期進行身體檢查。
4. 留意心臟有沒有問題,如有沒有心房顫動、心臟衰竭、冠心病。
(同場加映:冠心病)
如何識別腦中風
一般來説,要洞悉腦中風的症狀,我們有一口訣就是「談笑用兵」!
「談」﹕就是説話的時候言語不清,表達不到。
「笑」﹕就是笑起來時半邊臉歪了。
「用」﹕就是突然間手和腳用不到、不協調、沒有力。
如果有以上任何一種情況出現,就有機會是中風,那就要找救「兵」!
「兵」﹕打電話求救、向人求助。
突然發現有人中風點算好?
首先要評估病者清不清醒,如果他不清醒,應該把他置於安全地方,或者側身躺,以免口水或者嘔吐物吸入氣管,引致肺炎。另外要看清楚那個病人究竟甚麼時候開始有中風症狀,如果是出血性中風,有機會在黃金三至四個半小時內注射通血管針,就會增加痊癒機會。事實上中風病徵出現後每一分鐘將壞死一百九十萬個腦細胞,因此越早求醫,可能救回更多的腦細胞,有助後續情況得到改善,同時千萬不要自己亂吃藥。
睡眠時都會中風嗎?
不論是哪一種類型的中風,都可以在睡眠時發生的。若發現身邊人睡眠時出現異常,便要立即報警求助!
中過一次風便不會再中?
不是中風一次便永世不再中風的,其實中風後一年之內,可能有20至25%的病人會再中風的,特別是中風後最初幾個星期,所以千萬不可以忽視再中風。
吃降血壓藥就可延緩腦中風症狀?
其實在香港,中風者有八成是血管閉塞的中風,如果貿然吃降血壓藥,可能血壓會逐漸降至很低,反而導致不夠血供應給腦部,弄巧反拙,千萬不要這麼做!
如想知道更多資訊,例如應如何把握黃金三小時進行急救?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有何不同的診斷及治療程序呢?中風後的首六個月是復康的黃金時期,應該做些甚麼? 馬上收看影片,解開迷思。
早期認知障礙症
「開始無記性,係咪早期認知障礙症嘅跡象?」 認知障礙症是老年人常見的腦部神經退化問題之一,當中亦有少數中年患者。雖然認知障礙症未能根治,但越早開始接受治療,便可更有效地紓緩病情。根據認知障礙評估的結果,醫生可按患者的病情而安排藥物,再配合上非藥物治療,就可以減慢腦部退化的速度。 究竟健忘是否早期認知障礙症的主要病徵?如有懷疑,有什麼測試或檢查建議去做? 本集請來精神科專科鍾維壽醫生,講解早期認知障礙症的症狀,以及於病發早期的診斷及治療方法。
性情大變可能是大腦額葉出問題!?
性情大變未必是情緒問題?可能是大腦額葉出問題!?「額葉症候群」是甚麼?這病可以令人變得喪失意志力、失去動力、缺乏情感、漠不關心。本集嘉賓黃偉基醫生(神經外科專科醫生)會為你講解更多這病的成因及資訊。
神秘的記憶力
大家曾否試過,在街上遇到似曾相識的朋友叫不出對方的名字;打開雪櫃卻想不起本來要拿什麼;出門找鎖匙才發現在自己手上。若出現以上情況,會否疑惑是無記性?抑或是腦部出現問題?今集請來腦神經內科專科醫生,拆解有關記憶力的種種疑問,以及分享如何增強記憶力的方法。
認知障礙症
有研究顯示,當壽命到90歲,平均每3位長者就有1位患上認知障礙症。患者之中有大約七成是因為患上「阿茲海默症」而出現認知障礙嘅症狀,由於病徵跟自然老化相似,一般都較難斷症,但如果能及早診斷並治療,對減慢病情惡化大有幫助!註冊中醫岑康遠 博士會為大家講解唔同體質患者嘅飲食注意事項,以及示範「怡老按摩」嘅按摩手法!
柏金遜症
柏金遜症,是全球第二常見的腦神經退化疾病,香港60歲以上人口中,大約每100人就有1人患病。這個病主要影響老年人的肌肉及活動能力,不少人會將初期病徵視為正常老化現象,令患者錯過最佳的診斷和治療時機。
腦癇症
「腦癇症」過往被稱爲「癲癇症」,俗稱「發羊吊」,一般人對於這個病的印象,可能是患者發作時會全身抽筋,究竟這個病的定義、成因和病徵是怎樣的呢?除了用藥治療,能否以外科手術或者其他治療方法幫助患者呢?如果在街上遇上腦癇症患者發作,你又知道可以怎樣為他們急救嗎?
腦瘤
腦腫瘤可以無病徵?頭暈、眼花、頭痛都可以是腦腫瘤的病徵!?腦腫瘤可以點醫治?本集有鄒淑韻醫生(伊利沙伯醫院神經外科顧問醫生)和施嘉榮醫生(伊利沙伯醫院神經外科副顧問醫生)為大家講解腦腫瘤與治療。
"大家有沒有想過,當眼睛「睇嘢矇查查」,去看完眼科醫生,有機會被轉介看神經外科專科醫生呢?大部份的視神經系統是位於腦部而非眼睛,這就不難理解為何當視力有問題,可能是腦瘤作怪﹗ 如果聽到有人腦內長出腫瘤的話,通常大家會覺得很罕見又很嚴重。原來腦腫瘤有很多種,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2016年的分類,腦腫瘤有超過150種,2021年再新增逾20種。腦瘤的病徵各異,其中腦下垂體腫瘤的病徵或許令人很難聯想到與「腦生瘤」有關--視力障礙,不育、停經,糖尿,甚至突然變醜... 本集會介紹腦下垂體腫瘤的病徵,檢查及治療,也會拆解大家對腦瘤的種種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