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借閱電子書
「你都幾好傾喎,不如上你屋企坐?」(跟你很投契,不如去你家閒聊?)是以往香港人常說的一句話。九十年代以前,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少年,在街頭巷尾、公園還是巴士上,都會將剛認識的陌生人視為朋友,並帶回家喝茶吃飯。現在講出來相信很多「九〇後」都不會相信。

 

跟陌生人回家吃喝

 

九十年代以前,一般普通市民家裏沒甚麼值錢東西,也沒有「私隱」的概念,很多公共屋邨的住戶都不關門,也沒聽說過同學家裏有請菲傭,那是一個還沒形成中產階級生活習慣和品味的社會。香港的中產階級意識自一九九七年開始形成(住半山、太子道的人和留學生當然不一樣),回歸前多數(不是全部)香港人的態度還是很「過客式」的,有得用就算那種,所以家具普遍還是比較實而不華的,但自「宜家」抵港後出現了改變,家具變得多姿多彩了。

 

由於沒有菲傭照顧,家人又忙於賺錢,所以我也會在街上認識陌生人,然後跟他回家吃吃喝喝(有些人家裏會有「三色雪糕」)或下棋玩牌,幸好當時沒有現在那麼多孌童癖者。那時候香港人並不孤獨寂寞,記得每逢過年過節,一些沒家人在香港的大哥哥會到我家吃飯,十幾人一起很開心很熱鬧,彼此會閒聊一下電視劇情,卻對談政治不感興趣。現在環境不同了,少年都比以前早熟,有些甚至像透時事評論員,過早失去了青春和單純心境。

 

穿睡衣上街的斯文人

 

當時香港的街頭很市井,穿睡衣、底衫上街者大有人在,似足十多年前的上海。記得八十年代擁有名片的香港人不多,以前是擔任經理才會有名片(那時也好像沒那麼多金融和保險從業員),多數香港人都是藍領勞工階層。儘管如此,當時香港人一般比較易相處,很多人雖然穿睡衣上街,但說話頗溫柔和客氣,現在想想是很不可思議的事。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