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借閱電子書
在我心目中,阿 Sam(許冠傑)是香港式的粵語流行曲之父。在阿Sam之前,有些本地歌手包括周聰、鄧寄塵及鄭君綿等都會唱粵語流行曲。這些歌曲唱出了草根階層的心聲,容易引發共鳴,而且深入民心;即使到後一、兩代,尹光翻唱這些歌,至今仍深受歡迎,反映市民喜歡這類歌曲,只是這些歌普遍被認為是低檔和市井的,不能登上大雅之堂。

 

阿Sam之所以能夠成為粵語流行曲之父,主要是源自一首歌——《鐵塔凌雲》。在此之前,阿Sam跟我這一代的歌手包括林子祥、葉麗儀及陳潔靈等的成長經歷都是如出一轍的。當時的主流樂壇根本沒有粵語流行曲的曲種,所以大家都受英文歌的薰陶,一些樂隊及獨立歌手如黎愛蓮(Irene Ryder)、羅利期(Joe Junior)、Andres Nelson及職業水準很高的外國樂隊 The Fabulous Echoes,甚至是筷子姊妹花(The Chopsticks)都很西化。由於缺乏表演場地,他們都在夜總會表演為主。

 

到了70年代,香港以至東南亞的流行樂壇被台灣式的國語時代曲淹沒。當年在香港的旺角、灣仔及尖沙咀可謂歌廳林立,市民像去看「公餘場」一樣,下午及晚上也會買票入場到歌廳聽歌,成為那個年代的一種風氣。那時候幾乎任何人都懂得唱青山、姚蘇蓉及尤雅的歌曲,這些國語時代曲的曲式源自日本,歌詞虛浮,不能反映香港的文化生活,長遠而言難成氣候。最Hit的來來去去都只有三幾首歌如《今天不回家》、《淚的小雨》等;其他國語歌之所以流行,都是因為「唸口簧」,歌詞簡單,唱來唱去都是「我愛你、你愛我」。真正屬於香港的流行曲,一定是由許冠傑的歌曲開始。

出版社:萬里機構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