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借閱電子書
隨着夜幕降臨,點點星光倒映在泛起漣漪的海面,伴着海風的輕撫,只覺愜意無比。「如果用一張照片代表香港,一定是維多利亞港。」維港是香港的天然資產,從事多年海濱建造的吳永順毫不猶豫地說。
在銅鑼灣長大的吳永順,幾乎每天都出入海濱,「我就讀的幼兒園就在百德新街附近。」那時的百德新街沒有燈箱和廣告牌,最多只是霓虹招牌,落地的大部份店舖也是街市與士多。「避風塘有漁船在賣魚,我經常跟嫲嫲去買海鮮。」回想起從前,吳永順難掩雀躍,「但海旁好像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有人說,香港是填出來的,那麼填海,又離不開移山,用移山填海來形容香港,好像一點也不為過。在發展的洪流中,昔日帶着鹹腥的海風,如今似乎只剩下了鹹,原始淳樸的小漁村生活已然不再是常態,在填海與不填海的爭議間,吳永順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為何不去想如何將海濱還給市民呢?」
2004年,特區政府成立共建維港委員會,現為海濱事務委員會,吳永順則代表香港建築師學會加入。從事海濱工作至今,已有十餘年之長,「那時候大家都膽粗粗,說有個願景,將維港打造成綿綿不絕的海濱長廊,還港於民。」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