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借閱電子書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兩年後,清朝戰敗,和英國簽訂《南京條約》。自此之後,香港歷史發生巨變。英國管治香港島,除帶來新的政治制度、經濟體制外,亦引入新的衛生制度。街市概念也誕生。街是指街道,市是指市場,街市原是指街道中的市場,多出售食材及雜貨(如家庭用品)等。

 

英國佔領香港島後,第一條興建的道路便是荷李活道。這條道路兩旁很快便成為華人聚居和商易的地方。在維多利亞城發展仍未具規模,荷李活道便成為中心,由上環至西環堅尼地城,一些露天市集沿道發展,成行成市。這可說是開埠後第一個街市。同時,中環沿海一帶出現一些小商販。他們大多來自廣州,認為英國佔領香港島後會有商機,因此遠道來此販賣。因此,後人稱這個街市為廣州市場。後來,這個市場曾暫遷至皇后大道東,約在1850年改名為中環街市,移遷至中環街市現址。中環街市曾先後多次清拆和重建,分別在1858年、1895年和1938年等。在中環街市旁亦有鄰近的小商販在嘉咸街開檔營業。由英國管治後,香港街市數量增多,一方面與人口增加引發商機有關,另一方面是客源亦有所改變,由昔日農民漁民,擴至外國人士、商人等等。

出版社: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