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開燈
元宵佳節 正月十五
農曆正月十五是傳統節慶「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燈節」。道教中有所謂「三元」神,祂們分別為上元天官、中元地官和下元水官。三元神分別掌管「賜福」、「赦罪」及「解厄」,而三元誕分別定於「正月十五」,即「上元節」;「七月十五」,即「中元節」;「十月十五」,即「下元節」。在古代,正月稱為「元月」,夜又稱為「宵」,故在農曆正月十五夜舉行的晚上節慶被稱為「元宵佳節」。
有趣的是,元宵節的起源和宮廷的政治鬥爭有着密切的關係,如漢朝時期,漢文帝在正月十五日得到周勃和陳平扶植,平定「諸呂之亂」,此後,漢文帝每逢農曆十五日晚上出宮遊玩,實行與民間同樂。至漢明帝,佛教在中國盛行,明帝更規定在元宵點燈,以表示對佛教的尊重。到了唐代,元宵點燈的習俗更為鼎盛,長安街上整夜燈火通明。這就是元宵節的起源。
每逢元宵節,不少地方都會舉辦元宵燈會、猜燈謎等慶祝活動,而且人們還會大吃湯圓來應節,象徵一家慶團圓。元宵節更被稱為「中國情人節」。
對於新界居民來說,元宵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元宵祠堂開燈」,這亦是中國一個重要的傳統風俗,能夠在香港繼續承傳,實在非常難得。「燈」的諧音是「丁」,新界居民正好在農曆正月十五日,慶祝過去一年内添男丁的鄉民。他們在村內的祠堂吊掛一盞盞大型的花燈,花燈一般以大紅色和粉紅色為主,並寫上不同的吉利說話,如狀元及第、添丁發財、快高長大、金玉滿堂等。花燈底部掛有男丁名字的牌、筷子和芋頭,寓意家人對男丁的祝願。
出版社:明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