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地滾球的英文名稱為Boccia,取自意大利語「球」,於一九八四年首次在殘奧登場,至今剛好四十年,它是沒有相應奧運項目,唯殘奧獨有的運動,講求策略和準確,從最初為腦癱患者設計,發展到今天亦適合軀體及四肢出現嚴重功能障礙的運動員參與。這項運動是在平坦且光滑的表面上進行,運動員必須盡可能投擲或滾動紅或藍球靠近名叫「傑克」的白球,在「傑克」附近擁有最多球的球員、組合或球隊獲勝。中國香港代表團的硬地滾球已達世界級水平,多年來在國際大賽奪獎無數,於殘奧中更累積了四金兩銀一銅。今屆巴黎殘奧,六名硬地滾球運動員龍子健、楊曉林、謝德樺、梁育榮、張沅和何宛淇均準備就緒,強勢出戰!

級別鑑定
由於參加殘奧會的運動員各有不同程度殘疾,基於公平原則會讓殘疾種類及程度相似的運動員比賽。硬地滾球會根據運動員的殘疾程度及類型分為4個級別,比賽規則亦根據分級而不同:
級別 | 詳情 | BC1級 | 協調性受損導致腿、手臂、軀幹受影響運動員。可抓球、扔球不需輔助設備;可控制腿部運動員允許用腳踢球。 |
---|---|
BC2級 | 軀幹控制和手臂功能優於BC1級之運動員。 |
BC3級 | 由大腦或非大腦原因導致手臂、腿部功能嚴重受限,軀幹控制差或無法控制。允許使用斜道或其他輔助設備,並在助理員幫助下滾球。 |
BC4級 | 包括非大腦起源導致殘障運動員,包括:肌肉萎縮症、脊髓損傷或截肢。一般使用鐘擺揮動球,以及可能戴上手套保持抓球。 |
由於身體活動限制,BC1級及BC3級運動員比賽時可有一位助手協助。BC1運動員可用手或腳發球, 一位助手會坐在運動員比賽區外準備協助固定、調整輪椅和拾球。BC3級運動員比賽時需要利用管道發球,一位助手協助使用管道,但助手必須背向比賽區域,並且不可觀看賽事,不可與運動員商量討論。BC2及BC4運動員比賽時則不能有助手協助。

比賽項目
硬地滾球設有七個男女混合項目,分別是四項個人賽(BC1、BC2、BC3及BC4級各一)、一項團體賽(BC1/BC2級),以及二項雙人賽(BC3、BC4級各一)。在今屆巴黎殘奧中,中國香港代表團六名硬地滾球運動員將出戰之下項目:
(比賽日期及時間可能隨時更改,以巴黎殘奧大會公布為準,詳細時間表請參閱官方網站)
運動員 | 參賽項目 | 比賽日期(香港時間) | 龍子健 | 男子BC1級個人賽 | Pool A-B 29/8 16:30 |
---|---|---|
張沅 | 女子BC4級個人賽 | Pool A-D 29/8 18:50 |
謝德樺 | 男子BC3級個人賽 | Pool A-D 29/8 20:00 |
梁育榮 | 男子BC4級個人賽 | Pool A-D 29/8 23:00 |
楊曉林 | 女子BC2級個人賽 | Pool A-D 30/8 00:10 |
何宛淇 | 女子BC3級個人賽 | Pool A-D 30/8 02:30 |
梁育榮、張沅 | 混合BC4級雙人賽 | Pool A-D 3/9 16:30 |
謝德樺、何宛淇 | 混合BC3級雙人賽 | Pool A-D 3/9 17:50 |

比賽規則
賽事在12.5米乘6米平滑的木地或膠地上進行,在規定區域內把自己的球(六個紅或藍色)盡量投近名為「傑克」的白球。當每局比賽雙方完成所有投球後,最接近「傑克」的一方便獲得分數。
在個人賽中,一場比賽分四局進行,每位運動員每局投球六次。雙人賽也同樣設四局,每位運動員在每局投球三次(每方共六球)。團體賽則分六局進行,每隊三名運動員在每局各投兩球(每隊每局共投六球)。
每局比賽均有時間限制,BC1級個人賽每人限時五 分鐘、BC2及BC4級每人限時四分鐘、BC3級每人限時六分鐘,BC1-2級團體賽每隊限時六分鐘、BC3級雙人賽每隊限時七分鐘及BC4級雙人賽每隊限時五分鐘。每方的時間從裁判員向計時員示意該方發球起開始計算,直至所發的球停止滾動或滾出邊線為止。
完成所有局數後,在「傑克」附近擁有最多球的球員、組合或球隊會獲得更多分數而獲勝。

中國香港代表團在殘奧硬地滾球項目的成績驕人,迄今為止共囊括四金兩銀一銅,分別是梁育榮於二OO四年首征雅典殘奧即包辦兩金、二OO八年北京殘奧摘銀、二O一六年再嘗金牌滋味,上屆東京殘奧勇奪一銀一銅、以及女將郭海瑩在北京殘奧奪金。
熱切期待出戰巴黎殘奧的硬地滾球運動員延續中國香港代表團的輝煌往績,在12.5米乘6米的有限範圍中,激發出無限鬥志和想像,「滾」出必勝一擊。讓我們緊貼香港電台一同見證,一齊為他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