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CHING QUOTES WITH SNAPSHOTS

跡影即有

歡迎全港市民,特別鼓勵家長與子女一同參加。參加者須從10句指定金句中揀選其中之一,配合金句主題拍攝相片。得獎者將獲書券及獎狀,以示鼓勵。比賽旨在加深市民閱讀體驗,以影像表達對金句的想像。

參加資格

  1. 此活動鼓勵以家庭為參加單位,亦可以個人名義參與。
  2. 如參加者未滿十八歲,須填寫家長/監護人之聯絡電話和電郵地址。
  3.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公共圖書館及香港電台 (主辦單位) 的員工不得參加。

作品規格

  1. 作品中採用的「金句」,必須從本活動內指定的十篇「金句」中選出。
  2. 參加作品的檔案必須為橫向作品,JPEG或JPG格式,檔案大小必須在20MB以下,至少1,600個像素寬。如提交垂直照片,作品將被取消參賽資格。
  3. 參賽作品須為數位檔案,不限定使用數位相機所攝之相片,亦接受負片、幻燈片、沖印相片之數位掃描檔;手機組參賽作品須以手機或平板之攝影設備拍攝。

嘉許

  1. 活動設有冠、亞及季軍各一名。
  2. 各得獎者可獲獎狀及書券價值:冠軍HK$2,000、亞軍HK$1,500及季軍HK$1,000。
  3. 所有入圍者均獲贈獎狀及紀念品乙份。
  4. 參加者提供的姓名必須與身分證明文件相同;並於領取獎狀、紀念品及/或獎品時,出示身份證明文件以作核實身份之用。
  5. 領獎日期將另行通知,請留意本活動網頁之公布。
報名及作品遞交日期:2024年12月6日至2025年1月6日

評審

  1. 冠、亞、季軍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公共圖書館、香港電台、專業攝影師袁斯樂選出。
  2. 評分準則包括:主題表達、構圖及創意。
  3. 如有任何爭議,一切以主辦單位決定為準。

參加方法

  1. 從下列十篇「金句」中選取其一創作攝影。
  2. 填寫報名表格,並上載攝影創作 。
  3. 每名參加者只可提交一幅作品。
  4. 同意參加細則及條款 (詳見參加表格內文) 。
  5. 確認電郵的連結。

十篇金句

金句 1
“ 暮年,人間的誘惑、顧慮統統消退了。”
――閔捷 《留法三劍客》
金句 2
“急功近利,做不好手藝。”
――Rain Haze 《守藝工匠:香港傳統工藝面貌》
金句 3
“再美味的東西,多吃了也會膩。”
――游欣妮 《搣時的餐桌》
金句 4
“要走的沒法可惜,來到的倍加珍惜!”
――方啟聰 《100支酒與我和他和你》
金句 5
“旅行不只是局限於消閒娛樂,內裡更蘊含着多種學問。”
――郭志標 《香港本土旅行八十載》
金句 6
“做事有無決心,看個人如何要求自己。”
――黃梓莘 《香港邊界走一回》
金句 7
“跳出框框,把大自然元素融入建築設計。”
――翁真如 《藝海履痕》
金句 8
“很寫意地畫著畫著,紙上就有了一片風景。”
――啡白 《畫家宅》
金句 9
“問題來到面前,必須面對解決。”
――林明傑 《香港製片:港式電影製作回憶錄》
金句 10
“大河可能會有一時的澎湃,浪濤捲起千堆雪。”
――肖復興 《古典音樂十五講(修訂版)》

攝影導師簡介

林曉敏
林曉敏
林曉敏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學士、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碩士。現為作家、攝影師及策展人。於2020年創辦「香港遺美」,記錄香港的文化遺產,著有《香港遺美——香港老店記錄》一書,並參與多次本地及海外展覽。在城市尋幽探秘,以照片及文字拾遺,記錄舊事物,留住留不住。
袁斯樂
袁斯樂
Kelvin Yuen (袁斯樂) - 香港景觀攝影師首位華人於《2020 年度國際風景攝影師大賽》及《2024 國際全景攝影大賽》獲得總冠軍;他現為香港地質公園官方合作攝影師及更曾任香港旅發局攝影顧問,並與香港郵政合作發行《香港自然景觀-群山》特別郵票。
Howard Tong
Howard Tong
Howard Tong 於2016年在Facebook開設「Howard手機攝」個人手機攝影作品展示專頁,並於2024年轉營為「Howard Tong Mobile Photography Workshop」,作為統籌及導師舉辦手機攝影教學,藉此與大眾分享「手機攝影」的樂趣。他的手機攝影作品已在多個國際攝影比賽獲得佳績。
William Shum
William Shum
香港建築師。本身不是專業攝影師,但喜歡以自己角度記錄及分享身邊美麗的人、事、物。因為貪方便,經常以手機捕捉影像,並逐漸鑽研出一門簡單易學的手機攝影技巧課程,期望以相會友,與其他人輕鬆地分享手機攝影的樂趣,並在社交平台上傳遞正能量訊息。2016年成立 William Shum Phonetography,數年來舉辦了多場手機攝影課程、戶外攝影團、作品展及分享會,參與者數以千計。
夏競業
夏競業
Blackcred創辦人、更是古典攝影工藝導師。一直堅持藍曬創作,透過作品訴說照片中的故事和感情,並致力推廣古典攝影,讓其工藝繼續傳承。
Edas Wong
Edas Wong
Hello,我叫Edas Wong,一位香港業餘街拍攝影師。大概十幾年前,覺得工作之外,都要找一些興趣,所以就決定開始街拍。點解選擇街拍作為興趣?因為街拍需要的工具比較簡單,只要一部細小相機,然後出街隨便拍拍就可以。開始時,只是週末隨便拍,但後期是,街拍已經變成我一件日常放空的工具,所以我經常都會帶住相機。經過多年累積的照片,慶幸得到點獎項,所以在網上開始有些人認識了。
Vincent Chan 陳德誠
Vincent Chan 陳德誠
Vincent是一位紀錄片工作者和戶外攝影師,熱愛透過鏡頭為大家展現世界的奇妙面貌。他的影像作品總能激發無窮思考與想像,讓你在每一畫面中都找到新的啟發。本著用照片和影片講述動人故事的熱忱,他創立了自己的影像工作室 @composethestorystudio 。近年來,除了捕捉壯麗雪山和神秘自然景觀,他也專注於拍攝記錄各運動員在戶外冒險、挑戰極限的精彩過程。
Benny Lau
Benny Lau
劉偉鎮(Benny Lau)是國際獲獎短片導演及攝影師,從事影像創作超過10年,在多個國際比賽以手機攝影作品獲得超過100個獎項。Benny於2017年創辦「手機攝影同學會」教學平台推廣手機攝影,並多次獲本港及國際攝影比賽邀請擔任評審。
何柏基
何柏基
何柏基從事攝影工作廿十年,熱愛藝術和大自然,活躍於攝影創作和攝影比賽,攝影風格由紀實攝影轉變為探索內心的景觀攝影和概念攝影再走進地景藝術的世界,其後因為拍攝大自然為主題而學習生態環境和生態導賞專業知識,近年熱衷帶領生態攝影和生態導賞活動,希望更多人欣賞和愛護大自然。
Andy Yeung
Andy Yeung
Andy Yeung是位屢獲殊榮的攝影師,擅長拍攝建築物和景觀。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學會了從熟悉的事物中汲取靈感,尤其是在拍攝已被過度拍攝的城市照片時。憑自己藉敏銳的眼光和對技術的了解捕捉香港的神奇時刻,並將所看到的轉化為反映他感受的事物。
小時候就對攝影充滿熱情,因為收到了父親的二手舊相機。 因此,早期接觸相機的經歷讓Andy進入了攝影世界,覺得攝影具有治癒的力量。 2015,利用無人機飛行拍攝,打造了多個航拍系列照片,吸引了眾多國際關注。
Andy的城市景觀作品集已在多個著名媒體展出包括 National Geographic、The guardian、Lonely Planet 和CNN 等。多年來積累了多個國際獎項,其中包括2017年國家地理年度旅行攝影師第二名,2015 年國際攝影一等獎及 2015 年 PX3 攝影比賽(建築類別)的金獎得主。
報名已於1月6日結束
活動規則及條款
  1. 參賽作品須充分傳達拍攝照片時之情境。
  2. 參賽作品須為數碼檔案,任何數碼相機所拍攝的相片、負片、幻燈片、沖印相片之掃描數碼檔均接受參賽。
  3. 參賽作品不得含有任何浮水印。如出現有關情況,作品將被取消參賽資格。
  4. 參賽者在參加比賽時須保證參賽作品是參賽者本人獨自的原創作品,同意且不違反任何與第三方的協議,不侵犯任何其他個人的版權、商標權、人格權、隱私/公開權及智慧財產權,且任何第三方不對該等參賽作品享有任何權利、所有權、主張或相關利益。香港電台/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保留一切檢驗原始作品/來源素材的權利,以確保其符合參賽規則。偽造或誤導照片內容之來源者將被取消參賽資格。
  5. 參賽作品不得包含以下內容:(i) 政治;(ii) 種族歧視;(iii) 宗教;(iv) 不良意識;(v) 挑釁、侮辱、人身攻擊、誹謗;(vi) 淫褻;(vii) 暴力;(viii) 任何具爭議性、引人厭惡及/或不適當的內容;(ix) 任何公司及/或實體的名稱、產品及/或服務;(x) 任何第三方的商標及/或標誌;(xi) 任何品牌、產品及/或服務的推廣;及/或(xii) 違反香港法律。
    香港電台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保留取消不符上述規定參加者的資格,有關參賽者亦須自行承擔所有法律責任。
  6. 香港電台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保留解釋、修改及/或補充本規則及條款的之權利。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