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的粵語承十九世紀的粵語而來,但兩個世紀的語言各有其語言特點,對比語料,不難分辨。那麼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的粵語是否也可以根據某些語言現象來這樣區分嗎?上文已經說過二十一世紀的語音系統變化很大,詞彙方面,新世紀、新文物、新文化,詞彙不斷更新,自是當然之事。例如今日已漸漸流行的「電梯」(lift)一詞,我們當年說「升降機」,或英文借詞“lip”(今寫作「&#164578」),「電梯」只是書面用詞。「教堂」的「堂」,我們當年讀陽平,今天讀高升變調。表時間用「一個字」表示「五分鐘」、「一個骨」表示「十五分鐘」這些說法,都隨著時代漸漸消失。我記得有一次我說「十點一個骨」(十時一刻),年輕人問我這是什麼意思?我解釋說「骨」就是英文a quarter的意思。他接著再追問,「十點半」是不是可以說成「十點兩個骨」?年輕人舉一反三,聯想很快,但是粵語並沒有這樣的說法。「骨」是外來語,當年有許多外來語,今天都已經不用。例如「士擔」、「士的」等,今天都讓「郵票」、「拐杖」這些書面詞語取替。至於語法方面,我們以形容詞重疊的句型為例。粵語可以利用形容詞重疊的手段以表示程度高低不同。以「肥」為例,表示略微如此,則說成「肥肥哋」,是「有點胖」的意思,第二個「肥」要讀高升變調;但是要表示加強「肥胖」的意思,可以說成「肥肥」,第一個「肥」讀高升變調,意思是「非常胖」。這兩種表示程度差別的說法在二十世紀中期十分普遍,但是我九十年代來香港工作,發現語言中只留下「肥肥哋」的用法,而「肥肥」的說法,年輕人都說沒聽過。短短的二三十年,一個曾經十分常用的句型,居然消失於無形。要不是我親眼看見年輕人滿臉疑惑的問我「肥肥」什麼意思,我簡直不能相信。二十一世紀進入二十年代,我們可以深信在未來的幾十年中,普通話越趨流行,粵語會有更大的轉變。這種社會語言的變遷,廣州的粵語是最好的例子。廣州民間雖然還是廣府話的天下,但官方語言、教學語言、普通話定於一尊。一般年輕人交談,雖然都是廣州口音,但語法用詞常常夾雜北方特色,另成一體。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