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工程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出身書香世家,他年少時看到天上飄揚的風箏與高空盤旋的鷹,萌生征服天空的想法。

初中時,錢學森感慨中國交通非常落後,於是在18歲考入上海交通大學,讀鐵道機械工程。後來日本侵華,錢學森覺得懂得設計火車並不能改變中國,並且發現火車已落後於航空技術,於是轉學飛機設計,以求掌握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令中國趕上時代。

留學時參加「火箭俱樂部」
錢學森留學美國時與朋友組成「火箭俱樂部」,研究火箭噴射等技術。研究原已取得些許成果,可是一次火箭實驗發生爆炸,實驗室所在的加州理工學院下令停止一切試驗活動,並斥「火箭俱樂部」太可怕,應叫做「自殺俱樂部」。雖然研究遇到挫折,但沒有動搖錢學森的理想。1945年,錢學森獲加州理工學院著名空氣動力學教授馮卡門(T. von Karman)推薦,成爲美國空軍科學諮詢團成員,參與設計美國第一枚導彈。

1955年,錢學森回到中國,與著名科學家錢偉長合作籌建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帶領中國研發導彈和人造衛星,爲中國航空及太空發展貢獻良多。

 

東方紅一號
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名為「東方紅一號」,是由錢學森率領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於1970年4月24日成功發射升空,是繼前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第5個用自製火箭發射衛星的國家。

 

錢學森回國後,帶領中國航天科技發展。

 

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芝加哥大學的數學博士,在楊振寧6歲時才從美國回來。有一次楊振寧向父親背誦《龍文鞭影》的故事,父親考問他「龍文」和「鞭影」的意思,楊振寧不知道,父親解道:「『龍文』是古代的一種良馬,只要見到皮鞭的影子,毋須主人鞭打,便會奮蹄疾馳。」楊振寧聽到後便開竅了,知道做人也應像「龍文」一樣,不用別人鞭策,自覺努力奮進。

 

手不靈巧 轉投理論研究
楊振寧很聰明,卻沒有一雙巧手。有一次上學校的勞作課,他用紙摺了一隻母雞,回家後叫母親猜猜是什麼,母親竟以爲是蓮藕!1945年,楊振寧就讀美國芝加哥大學,他的論文導師是美國「氫氣彈之父」的泰勒教授(Edward Teller)。泰勒發現楊振寧的弱項是動手做實驗,便取笑他:「哪裏有爆炸,哪裏便有楊振寧(意即做實驗失敗)。」泰勒建議他從事理論物理研究,這建議對楊振寧的學術生涯起了關鍵作用。1957年,楊振寧就是在理論物理學得到了諾貝爾獎。

 

楊振寧曾說:「何止於米,相期以茶」,意思是希望自己長壽。「茶」字的草頭是「廿」,即「二十」,加上下半部的「八十八」,便等於108,所以茶壽指108歲;「米」字可拆為「八十八」,故指88歲。

出版社:明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