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士笠街,俗稱「紅毛嬌街」,早在1848年已經存在,其名源於德國人吉士笠(Karl Friedrich August Gutzlaff)。1803年,吉士笠出生於德國,在新教復興運動影響下,參加了傳教工作,被派到亞洲傳教。為了傳教,他刻苦學習漢語,包括廣東話和福建話。

 

當時,英國政府對中國虎視眈眈,渴望得到多些有關中國的資料,由於吉士笠有這方面的知識(他曾在中國沿海進行海道測量、地形勘查、繪製航海地圖、調查各地物產及商業貿易情況、搜集政治、軍事和經濟等方面的資料),便將資料提供給英國政府,以備採納。

 

1835年,吉士笠接受了英國對華商務監督漢語秘書的職務。1839年 9月5日,當時的英國駐華商務總監查理‧義律(Charles Elliot)帶兵進入九龍水域,吉士笠充當翻譯員,向清朝遞交他用中文替義律寫的信函,信中威脅說,如果中國方面不提供食物給英國船隊,那麼將受到英國方面的武力懲罰。林則徐拒絕英方要求,九龍之戰由此爆發。

 

鴉片戰爭爆發後,由於軍官和士兵都不懂漢語,吉士笠的翻譯工作尤為重要。例如和中國軍政官員的談判、軍需的供應、情報的搜集及對攻陷城市的管理等,都由翻譯員協助。1842年8月,清朝向英國投降,吉士笠參加了有關《南京條約》的多次談判和最後談判會議,從清政府手裏攫取了許多侵略特權。香港開埠初期,他被委任為撫華道,是專門管理華人的行政官員。英國為了紀念他,便興建這條街。後來,這條街設立了一座西洋高級妓院,經常有洋婦往還,故又稱「紅毛嬌街」。

出版社:https://joyread.club/book/63776309c5332700298b9f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