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田仔又名為鹽田梓,本是西貢的一個小島,位於西貢內海,面積少於一平方公里。鹽田仔本為傳統漁村,島上居民早年從事曬鹽工作,設有鹽田,但現已荒廢。鹽田仔在全盛時期約有數百人居住,但現在大部分居民已遷離;島上曾有私人度假營,也告結業。

 

鹽田仔村是由一對陳姓夫婦所建立。他們於三百多年前由中國觀瀾搬到沙頭角東北寶安縣鹽田村,再由鹽田遷居於此,以曬鹽為生。「梓」指鄉里,意思是不忘故鄉。因此,這村名為鹽田梓,後來改稱為鹽田子。廣東人俗稱子為仔,因此「鹽田仔」一名便產生。

 

鹽田仔有不少林木,環境清幽美麗。海灘有紅樹林,這是本港少有完整的紅樹林生態圈。在這生態圈內,除有岸邊潮澗生物,如海膽、蠔等,也有不少岸邊植物,如草海桐、水黃皮、弓果籐等。一些海岸雀鳥,如白鷺、岩鷺等也在此棲身。

 

鹽田仔是本港天主教早期主要的傳教地區。一八六四年,兩位神父來到鹽田仔傳教。一八六六年聖誕節,陳氏家族有三十人領洗奉教,並捐出一大塊空地給天主教會,與建小聖堂和學校,奉聖若瑟為鹽田仔主保。及至一八七五年,鹽田仔全島居民領洗。新聖堂亦於一八九○年落成祝聖,取代原有小堂。

 

每年五月的首主日,散居於歐洲、美洲等地的村民因有共同的先祖,共同的信仰,藉着主保瞻禮慶日而回到故鄉,聚首一堂,舉行感恩祭典和慶祝活動,同頌主恩。教堂曾於一九四八年、一九六二年及二○○四年進行過修復工程,並在二○○五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優異獎。現時,村民大部分為天主教徒,不少更是神職人員。

 

鹽田仔和滘西洲之間的橋可說是鹽田仔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昔日,村民經常到滘西洲農田作業,也要跨水過灘,十分辛苦。期間,一些悲劇更在此發生,曾有一些村婦過灘時,被潮水淹沒。因此,鹽田仔村民陳光為防慘劇再次重演,發動全村村民用一年多時間,將橋樑建成。後來,政府更撥款修補長橋。

 

鹽田仔最特別的是貌似一條普通漁村,卻沒有中國的古廟,反而有一座西式的天主教堂。不少原居民更是天主教徒。這個漁村小島既有中國文化,又有西方文化,真是十分特別,可說香港中西文化共融的實證。

出版社:明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