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宋是清代畫家,他善用繪作技巧把視覺上有限制的空間轉化為無限的思想空間,技巧運用得淋漓盡致,精彩且優美。他也很喜歡繪畫一些很簡單的景物,例如一個人或一件事物,善於表達孤寂的感覺。
《山水冊》、《山水圖軸》、《黃海松石圖軸》、《秋山閒眺圖軸》、《溪山茅亭圖軸》
《山水冊》【頁十】 - 1722年
姚宋的《山水冊》(頁十)整幅畫留白的地方很多,特別精彩之處是右方有個山坡,有些石級,而在山坡的另一面,有一個和尚拿着拐杖正走上來。曾有一個傳說,宋徽宗考核一些畫家,出了一道題目,是「深山藏古寺」。很多畫家都按這題目作畫,但全都不及格,只有一個畫家合格,因為這個畫家沒有畫寺院。姚宋這幅畫有異曲同工之妙,只要看到和尚疲倦的模樣,便知道他是翻山越嶺從遠方來,可以想像他是從寺院出來的,顯現了「深山藏古寺」的妙韻。
- 藏
- 留白
- 和尚
- 深山藏古寺
- 形成思想空間
- 「筆不到,意到」
- 登頂一刻
深山藏古寺:曾有一典故,宋徽宗時為考核一些畫家,出了一道題目:「深山藏古寺」。很多畫家都按這題目作畫,但全都不及格,只有一個沒有畫寺院的畫家合格。即是指畫家不用真的畫出來,而是靠想像思考空間。把視覺上有限制的空間,轉化為無限制的思想空間。
「筆不到,意到」:意思是不必用畫筆畫出來,意念已經表達出來。作品雖然沒有畫寺院,但已想像和尚是從寺院走過來的。
《山水冊》【頁一】 - 1722年
【頁一】:姚宋很喜歡在冊頁上畫很簡單的景物,通常是一個人或一件事物。譬如一名高士撫孤松,又或一座孤亭,一名高士登上半山感覺畫面猶如凝鏡,注目於他登頂的一刻。
- 一個人或一件事物
- 一座孤亭
- 登頂一刻
- 孤寂
孤寂: 畫家以寧靜的風景,營造出荒寂、空寂、冷寂的意象,又或用擬人化的方式,如:一枝梅花、一棵松樹等等,來表現其孤寂的心境。
《山水冊》【頁十一】 - 1722
姚宋的《山水冊》【頁十一】:畫中人看着瀑布,猶如面壁。這也很能表現出孤寂的題材。以寧靜的風景,營造出荒寂、空寂、冷寂的意象。
- 一個人或一件事物
- 一名高士撫孤松
- 面壁
- 孤寂
孤寂: 畫家以寧靜的風景,營造出荒寂、空寂、冷寂的意象,又或用擬人化的方式,如:一枝梅花、一棵松樹等等,來表現其孤寂的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