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集

09

07

第四十八集

經歷了數千次試驗失敗後,袁隆平意識到遠緣雜交可能是突破口,他把目標定在尋找野生稻上,終於在1970年11月23日,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被發現。袁隆平將其命名為“野敗”,他利用“野敗”繁育出雜交種子。袁隆平意識到,接下來的工作只靠他們五個人是遠遠不夠的。

其餘集數

第一集
10/04/2022

朝鮮戰爭爆發,中國應朝鮮政府的請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 1951年7月,中朝同聯合國軍在開城來鳳莊舉行和平談判。但由於聯合國軍方面缺乏誠意,最終談判破裂。三營營長給七、八、九三個連隊的連長和指導員佈置進攻346.6高地的戰鬥任務。

第二集
16/04/2022

聯合國軍軍營兩天沒有被我軍襲擾,反而讓漢奸王覺仁警覺起來,建議下令加強對346.6高地的戒備。此時,李延年和劉家龍等人正潛伏在346.6高地前,他們從望遠鏡裡發現敵軍加強了戒備,遂果斷決定停止行動,等待襲擾。炮兵開炮,襲擾開始。

第三集
16/04/2022

346.6陣地傳來敵軍反動廣播,王覺仁不斷地向我軍進行反動宣傳,解放戰士羅厚才等人深知不妙。此時,曾副科長得知346.6高地被拿下後,提議讓七連撤下來,並審查名單上的五個人。李延年和曾副科長發生了意見分歧,最後不得已只能同意曾副科長的審查要求。

第四集
17/04/2022

陳團長、曾科長等人看著李延年出發前留下的計劃書,得知李延年是要利用敵人的心理,進行一次「鋤奸行動」,陳團長遂導演了一出我方內訌發生衝突的好戲。聯合國軍營地前,李延年假裝被綁架,騙王覺仁探身而出,一舉成功擊殺王覺仁。聯合國軍這才反應是計,馬上組織反擊。

第五集
17/04/2022

敵人步兵來犯,李延年組織大家堅守陣地,成功擊退了聯合國軍的這次進攻。然而,喘息未定,敵軍的炮火攻擊又來了,李延年果斷指揮戰士們轉移到雨裂溝躲避,並命令司號員拿著他畫的草圖火速穿越封鎖區,回營部請求炮火支援。

第六集
23/04/2022

李延年按計劃吹響了口哨,眾戰士利用交通壕,放棄反坦克壕,撤入第二道防線。敵人佔領了反坦克壕,馬上架起槍炮,準備利用壕溝向陣地繼續進攻。李延年見狀一聲令下,提前埋好的地雷、炸彈同時起爆,從壕中逃出的敵人,又被我軍悉數殲滅。敵人這次進攻,損失慘重。

第七集
23/04/2022

1961年1月,于敏和妻子孫玉芹還正為出國留學做著準備。負責牽頭組織氫彈研究的老郝找到于敏,問他願不願意加入氫彈理論預研工作。儘管知道一旦答應下來,不僅要放棄留學機會、放棄之前的聲譽,還要一輩子隱姓埋名,甚至要對家人都嚴格保密,于敏還是答應了下來。

第八集
24/04/2022

克服重重困難之後,于敏終於找到了答案。他在科學家們和研究所領導面前驗證了自己的理論,最終領導拍板,放棄錯誤的氚氚反應模型,于敏的計算為氫彈計劃節省了幾年時間、幾億資金。而在于敏攻克難題的同時,懷胎十月的孫玉芹即將臨產。孫玉芹獨自忍著劇痛趕往醫院產子。

第九集
24/04/2022

直到孫玉芹生病發燒,于敏才想到要回家照顧妻子,卻被孫玉芹勸阻,讓他以工作為重。在于敏帶領下,運算工作終於取得了突破。然而于敏卻因過分疲勞暈倒,被送進了醫院。領導讓于敏在醫院好好休養,然而他仍然心系目前面臨的理論難題。從醫生的話語中,他意外得到了啟發。

第十集
30/04/2022

1965年11月,于敏設想的模型在計算機驗算中取得了成功,氫彈理論取得了決定性的重大突破。得到好消息後,終於放鬆下來的于敏暈倒了。在醫院裡,于敏回想起當年他與孫玉芹相識、相戀的往事。那時他是個一心搞科研的“物理學瘋子”,孫玉芹卻看中了他的淳樸和純粹。

第十一集
30/04/2022

噩耗傳來,老郝的飛機失事了。摯友離世,于敏雖然悲痛,但也把這份悲痛和對摯友的懷念轉化為了繼續奮鬥的力量。氫彈製造工作密鑼緊鼓地展開,于敏、陸傑等人去了青海基地,解決製造中的工程技術問題。在預定氫彈實驗時間越來越近的時候,偏偏一個關鍵部件出現了問題。

第十二集
01/05/2022

為保證氫彈試驗順利進行並督導現場人員完成各種數據監測儀器的安裝和調試工作,于敏和原瑾泓等技術專家趕到了戈壁灘上的試驗基地。氫彈試驗已經箭在弦上,基地裡氣氛凝重緊張。為了一台儀器設備,于敏和一位軍人發生衝突。但兩人不打不相識,解決問題後,反而成了朋友。

第十三集
01/05/2022

1954年,復員後的張富清沒有選擇回鄉或留在武漢,而是服從組織需要,和新婚妻子孫玉蘭去了艱苦的恩施州來鳳縣。 1955年,張富清在糧管所工作,遇到了糧食供應問題。糧管所不能按需求供應精米,群眾們怨聲載道,公安大隊的人也來討糧,甚至把槍都拍了出來。

第十四集
07/05/2022

1961年,張富清駐隊下鄉,身為副區長的他和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困難時期,常常餓得冒金星,只能用水充飢。他在山上遇見一個烈士的家屬,日子過得艱苦。張富清除了常去幫忙幹活,還把孫玉蘭辛苦攢下的糧食給大娘送了過去。

第十五集
07/05/2022

張富清還是覺得黨員要起帶頭作用,孫玉蘭最終點頭辭去了供銷社的工作。張富清又被派去了別的村,孫玉蘭不僅要照顧家庭,還要賺錢貼補家用。孩子們也都很懂事,割豬草、撿柴、捉泥鰍,幫母親撐起這個家。鎮上新開一家照相館,孩子們都吵著要去拍張照片,給爸爸送去。

第十六集
14/05/2022

張富清帶著鄉親們探查了卯洞修路的線路,做好了各項準備工作,終於開始動工。張富清親自在山崖上打炮眼、埋炸藥,在他的帶領下,一條大路在懸崖峭壁上漸漸成型。建國聽說工廠在招工,他馬上就要畢業,想去申請這機會,可是名額有限,他想讓身為公社副主任的父親幫幫忙。

第十七集
14/05/2022

1981年,張富清調到了來鳳縣建設銀行,他親自跑到田壩煤礦去收款,堅持不讓銀行出現呆、壞賬。 1984年,張富清光榮退休。 2018年,張富清住院,醫生勸他做白內障手術。由於醫療費單位可以報銷,醫生建議他換一個較貴的晶體。張富清堅持要換最便宜的晶體。

第十八集
15/05/2022

在壺梯山戰役中,張富清被評為師一等功,張富清隨即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隨後的臨皋村戰鬥中,張富清又立新功,獲得師二等功勳章。之後的永豐戰役中,西北軍最終攻下了永豐城,可張富清的戰友們犧牲在了城外的焦土之下。這場戰役,張富清再被授予軍一等功勳章。

第十九集
15/05/2022

1988年,南海。水下出現潛艇巨大的身影。艇內,黃旭華向艇長示意,深潛試驗開始。時間回到1952年,青年人正在進行文體活動,那是李世英第一次給黃旭華理髮,這一理,就是一輩子。黃旭華在蘇聯專家教授仿造魚雷艇的課堂上提出一些出格的問題。

第二十集
21/05/2022

于所長和嚴保國隨同軍事代表團出訪蘇聯,空手而歸。蘇聯專家也撤退了。大家不由感嘆,一切從零開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核潛艇設計的一個關鍵環節是水下試驗,要找到可供試驗的大型水池。黃旭華接受任務回到上海,路過家門而不入,開始了枯燥的水池試驗。

第二十一集
21/05/2022

時間回到1962年,核潛艇項目被通知下馬,眾人痛苦離去。而黃旭華作為極少數留守人員,開始了孤獨的堅守。 1965年中央決定重啟核潛艇項目,黃旭華將自己三年研究的資料全盤奉獻。在首艇設計方案上,黃旭華主張採用先進的水滴型。大家激烈爭論。

第二十二集
22/05/2022

設計方案已定,所有壓力全在黃旭華身上。正當大家一籌莫展之際,嚴保國衝進設計室,拉走黃旭華。原來有人從國外帶回一個核潛艇仿真玩具。儘管是仿真玩具,也讓人興奮不已,畢竟終於見識了核潛艇的真面目,二人彼此釋懷。時間回到1966年,黃旭華攜妻女搬到了福祿島。

第二十三集
22/05/2022

為了讓科研人員補充營養,警衛連的戰士們把僅有的雞蛋悄悄放在研究室窗外。黃旭華找到俞連長,送回雞蛋並表示感謝。雷雨天氣,研究所停電,俞連長不顧大雨為了科研人員跑去搶修,卻不幸觸電身亡。黃旭華萬般痛苦地看著俞連長年幼的兒子、妻子和老母親,內心酸楚。

第二十四集
28/05/2022

1988年,核潛艇基地,官兵以參加此次深潛試驗為榮並報以犧牲的決心。誓師大會上黃旭華當場宣布與大家一起下潛。深海,黃旭華在艇內和艇員聊天,打消他們的顧慮,安撫他們的情緒。艇內出現的漏水終於被堵上了,艇員們開心地說:“有黃總工鎮著沒問題”。

第二十五集
28/05/2022

1946年秋,申紀蘭嫁到西溝村。結婚當天,新郎張海良接到部隊命令,需要緊急開赴戰場。申紀蘭抄近路追上部隊,在營長親自主持下,一對新人進行了一場特殊的婚禮。申紀蘭在娘家是婦救會紡織班長,陪嫁就是一輛紡車。在她的帶動下,學紡花的大姑娘小媳婦越來越多。

第二十六集
29/05/2022

為了成立西溝村紡花組,申紀蘭牽著毛驢挎著獵槍,隻身前往區裡要任務。申紀蘭帶領姐妹們順利完成任務,成功換回了小米。對於常年喝玉茭糊糊的村民來說,小米著實珍貴。這下,村里人不得不對申紀蘭刮目相看。姐妹們驚喜地發現,通過紡花掙小米,她們在家裡的地位提高了。

第二十七集
29/05/2022

在工作隊隊長李華的啟發鼓勵下,申紀蘭愈發堅定。經過群眾推選,申紀蘭光榮當選為西溝村婦救會主任。她不失時機地倡議成立女子互助組,帶動婦女走出家門,參加到勞動生產中來。在申紀蘭鼓勵下,秀芝勇敢衝破家庭阻撓,與本村的民兵隊長石頭成婚。

第二十八集
04/06/2022

李華率領調查組來到西溝村,弄清了事故原因:秀芝出事,並非參加勞動所造成,而是落後接生法導致的惡果。在李華的幫助下,申紀蘭參加了區裡組織的新法接生培訓班,成為西溝一帶第一位新法接生員。從此,太行山上,時常躍動著申紀蘭身背藥箱翻山越嶺的身影。

第二十九集
04/06/2022

恰逢縣里正在召開農業工作會議,李華特意安排申紀蘭上台發言。申紀蘭勇敢走上台,用樸實風趣的語言講述西溝村婦女的勞動成長以及實行男女工分平等的體會,贏得陣陣掌聲。 1953年1月25日,題為《勞動就是解放,鬥爭才有地位》的長篇通訊在《人民日報》發表。

第三十集
05/06/2022

1954年,李華告知申紀蘭她被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赴京開會途中,申紀蘭輾轉幾個村子,尋找一封群眾來信的寫信人,由於寫信人的姓名辨識不清,導致申紀蘭跑了不少冤枉路,但也恰恰因此接觸了更多勞動婦女,全面了解到實行男女同工同酬所遇到的各種困難。

第三十一集
05/06/2022

自從蘇聯學成歸國,就被安排進行導彈研究工作的孫家棟的一直想要見見那顆蘇聯援助中國的蘇式導彈。機會很快降臨,他成為了蘇聯總顧問蓋杜柯夫的翻譯,並獲得了他的賞識。就在導彈仿製工作進展到最關鍵的時候,蘇聯專家逐批撤走,蘇聯留下的導彈資料裡缺了最關鍵的一頁。

第三十二集
11/06/2022

1962年初,孫家棟前往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參與中國第一顆自行研製的導彈發射。他發現存放導彈的庫房角落裡有土洞,懷疑有老鼠出沒。此舉惹惱了基地工程部的負責人李東海。很快倉庫裡放置的捕鼠器證實了孫家棟的推測。半個多月後,東風二號導彈發射失敗,墜毀於戈壁。

第三十三集
11/06/2022

孫家棟風塵僕僕回到家裡,終於見到生產完的妻子和三個月大的兒子。在事故分析會上,錢學森帶領眾人總結經驗教訓。孫家棟帶著新的導彈重返戈壁灘。 “東風二號”發射成功,中國終於有了自主研發的導彈。 1967年,孫家棟成為“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技術總負責人。

第三十四集
12/06/2022

衛星上的《東方紅》裝置,播放的時候突然走調。孫家棟和裝置負責人汪峻州連夜拆裝,兩人多次實驗,發現是環氧樹脂滲進電阻,造成了走調變音。更換了固封方法後,“東方紅”樂音裝置聲音鏗鏘有力,旋律清晰悅耳。經此一役,孫家棟的認真和擔當終於贏得了陳希遠的認可。

第三十五集
12/06/2022

孫家棟與錢學森一起去向周恩來總理匯報衛星的工作進度,他思量再三,還是提出了毛主席像章導致衛星重量超重的事情。周恩來總理很重視,他肯定了孫家棟的想法。孫家棟披星戴月連續加班,在衛星順利組裝後,他才知道妻子住進了醫院,匆忙趕去卻已錯過探視時間。

第三十六集
18/06/2022

孫家棟離開了研發崗位,為了不讓孫家棟之前的心血白費,眾人在陳希遠的帶領下,重新鼓足幹勁。總裝成功那天,孫家棟遠遠看了一眼這個發光體,內心的激動難以抑制。衛星緊鑼密鼓地進行技術測驗,短波遙測系統卻出現了嚴重的故障,錢學森提議把這個難題交給孫家棟來解決。

第三十七集
18/06/2022

二十世紀60年代,瘧疾橫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主席胡志明來到中國,希望中國政府幫助解決瘧疾的防治問題。按照黨中央的指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商請國家科委,緊急啟動代號為“523”的瘧疾防治軍工項目。屠呦呦被任命為中藥所“523”課題組組長。

第三十八集
19/06/2022

課題組三人動身去海南島做臨床試驗,屠呦呦發現雖然他們帶來的藥物對瘧原蟲有一定的抑製作用,但不能真正殺滅瘧原蟲。深夜,屠呦呦翻看著《瘧疾單秘驗方集》,發現許多民間驗方都提到了青蒿,她認為這應該不是偶然的。屠呦呦和組員小紀被派往四川去做外調。

第三十九集
19/06/2022

屠呦呦看《肘後備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驗方,若有所悟。回到家中,李廷釗為屠呦呦準備了一碗醪糟,告訴屠呦呦做醪糟的關鍵是溫度,屠呦呦受到啟發。屠呦呦利用乙醚為溶劑低溫提取出的青蒿中性部分,鼠虐模型的瘧原蟲抑制率達到100%。

第四十集
25/06/2022

為了開展藥物的毒性實驗,動物房進了一批實驗狗,由於條件有限,都是老齡狗,且嚴重營養不良。某晚,實驗狗突然死亡,兩位老專家的病理報告認為青蒿提取物的毒性較大,權威教授金錄奎以此為根據判斷青蒿粗提物不安全,不能上臨床。實驗室裡,眾人十分沮喪。

第四十一集
25/06/2022

實驗室內,眾人不安地等待新一輪動物毒性實驗的病理報告,第二次實驗推翻並更正了第一次實驗的結果,初步認定青蒿粗提物沒有毒。金錄奎認為動物毒性實驗的案例依然太少,如果要上臨床,必須開展人體試服。課題組成員爭相報名參加試藥,屠呦呦成為第一批參加試藥的人員。

第四十二集
26/06/2022

在回京的火車上,屠呦呦追隨一對母子在中途下了車。母子買石榴的對話,給了屠呦呦啟發,她卻也因此錯過了火車。屠呦呦判斷藥片的崩解度出現問題,患者吃了卻無法吸收,所以藥物上臨床才會無效。屠呦呦決定將青蒿素改為裝膠囊,再赴海南做臨床試驗。

第四十三集
26/06/2022

會後袁隆平的恩師金學農教授指出,袁隆平的無性雜交實驗成果無法通過種子遺傳。金學農想把帶來的優質水稻種子分給袁隆平一半,鼓勵他跟隨自己進行水稻研究,袁隆平此時對水稻還不甚了解,婉言拒絕了。回校後,袁隆平通過研究發現紅薯和番茄的優勢確實不能被下一代遺傳。

第四十四集
02/07/2022

袁隆平和向水生興高采烈地回到家,卻發現向廣田已經去世,臨死前也沒能吃上一粒米,作為一個農學專家,一種負罪感深深籠罩著袁隆平,縈繞袁隆平一生的“禾下乘涼夢”出現了。袁隆平不分晝夜地觀察著稻魂秧苗的成長,並在測定的日子裡準備拔苗插秧。

第四十五集
02/07/2022

次日清晨,陳洪新副部長來到田邊視察,他認識到袁隆平是一個務實的農業工作者,決定讓袁隆平回農校繼續育苗工作。 1961年7月,袁隆平發現一株形態特優的稻株,他欣喜若狂,並給它起名“鶴立雞群”。 1962年夏天,“鶴立雞群”試驗田禾苗高矮不一,參差不齊。

第四十六集
03/07/2022

袁隆平如願見到了鮑文奎,但在交流中備受打擊,他認識到自己的信息太過閉塞。鮑文奎被袁隆平的決心所打動,安排他到了農科院圖書館學習。袁隆平廢寢忘食,如飢似渴地吸收全世界最新的農業科研信息。袁隆平回校之際,鮑文奎提醒袁隆平搞雜交水稻是與時間賽跑。

第四十七集
03/07/2022

一天夜裡,袁隆平突然悟出了雜交水稻的理論關係,並寫成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這一年,袁隆平的研究小組在海南培育出716株秧苗。他們將這些秧苗帶回安江農校的試驗田,細心呵護研究。令袁隆平萬萬沒想到的是,南繁得來的七百多株珍貴秧苗一夜之間全部被毀!

第四十八集
09/07/2022

經歷了數千次試驗失敗後,袁隆平意識到遠緣雜交可能是突破口,他把目標定在尋找野生稻上,終於在1970年11月23日,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被發現。袁隆平將其命名為“野敗”,他利用“野敗”繁育出雜交種子。袁隆平意識到,接下來的工作只靠他們五個人是遠遠不夠的。